English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2018-05-18 08:09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5月18日讯(记者李方舟 张璋 见习记者张悦鑫)被“段子手”单霁翔圈粉、被《国家宝藏》霸屏,还有逢展必有的“故宫跑”……一年来,文博圈的热词一次次走进公众视野,博物馆热度持续升温。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全国博物馆数量已近5000家,相比2016年增长明显;在接待观众数量上,2017年全年超过9亿人次走进博物馆,涨幅超过5%。

  在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光明网携手一点资讯结合相关调查问卷,带你看看大数据描绘下的博物馆热潮。

  从特展到综艺,博物馆热度有“实锤”

  博物馆热从何来?或可从博物馆话题近一年热度情况一见端倪:在全年基本平稳的热度曲线上,数个热点博物馆事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声浪。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如2017年6月到8月,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360套珍贵文物让“考古迷”们直呼过瘾;同样在6月底,大英博物馆《100件藏品中的世界史》在北京展出两个月后来到上海,再掀文博热潮;8月,建军90周年主题展览开展,开展不到20天,观众已超过50万人次;9月,900岁的《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平均两小时的排队时长根本不能阻止观众的观看热情,“故宫跑”时隔两年再现江湖;11月,特朗普夫妇故宫行与单霁翔“段子手”身份的曝光,让故宫再度成为舆论中心;到了12月,现象级综艺《国家宝藏》的出现,让2017年有了一个属于中国博物馆的收尾。

  而从网友关注的展品类型来看,瓷器、青铜器和佛像位列前三,国画、油画、雕塑、玉器、石刻、陶器,化石依次列后。“故宫淘宝”官推“10万+”的各朝各代美翻了的瓶瓶罐罐,盗墓小说炒热的“青铜神树”,还有网红“剪刀手佛像”……越来越多的文博珍品以刷屏之势成功融入我们的生活,真是想不火都难。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过70%的网友是出于自身兴趣或被特展、宣传资料吸引主动逛展的,仅有8%的网友出于学习或工作的原因走进博物馆。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公众对博物馆的热情超乎想象,而博物馆也在以各种方式走进生活,跻身博物馆热词排名TOP5的大型国宝探秘节目《国家宝藏》,着实为博物馆的“圈粉力”贡献了不少能量值。据媒体报道,随着节目的播出,2018年元旦、春节期间,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参观博物馆的风潮。自2017年12月初《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上升了50%,“为一座博物馆赴一座城”成为旅游项目新热门,《国家宝藏》中介绍的九大博物馆更是人气飙升,春节期间参观人数同比增长50%。

  近几年来,博物馆建设发展速度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然而,走进博物馆的观众依然以业余爱好者居多,数据可见,平均每月都会走进博物馆的“馆虫”仅占参与调查网友的6%,而观众的逛展时间大多集中半天以内。尽管媒体报道中的侯展时长不断被刷新,但表示愿意排队2小时以上观展的网友也仅占调查总数的5%。发掘观众们“深度逛展”的乐趣,是博物馆发展新方向之一。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在热门展览集中地,粉丝其实很“路人”

  博物馆的粉丝具有怎样的地域特征呢?在城市分布上,北京、上海、广州、天津、西安关注博物馆的网友相对集中。这一数据与2017热门展览的所在地几乎不谋而合。由此可见,优质博物馆和高质量展览集中于某些城市,文化供给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极大不平衡。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除此之外,在网络上关注博物馆相关内容的网友年龄分布相对平均,可见现如今“博物馆”已经不是某个特定年龄群体的兴趣了。上班族和自由职业者占比达到70%,构成了“博物馆爱好者”的主流人群。这群人在当今社会中并未表现出突出的特性,可谓很“路人”了。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让博物馆活起来的,除了老古董还有“黑科技”

  如何使博物馆的收藏、研究、教育等功能得到全方位发挥,这既是业内关心的问题,也是博物馆满足公民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定位所在。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在博物馆关注度排行榜榜单中,除了位列“世界四大博物馆”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外,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等均具有馆藏珍品丰富、年内举办过优质特展、宣传形式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胃口、及文创产业相对发达等特点。

  当然,“黑科技”在扩大受众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长期以来,博物馆主要面向的是文化艺术水平较高的参观者,一张简单的展签就能调动起他们对于展品的相关知识储备。但随着博物馆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参观者基数大幅提升,人群类型也不断丰富,要求博物馆设计出更贴近大众的展览形式。

国际博物馆日特别策划:大数据里的“博物馆”热

  2017年,网友关注度较高的“黑科技”包括“裸眼3D技术”“VR技术”和“智能展厅控制系统”等。在三星堆博物馆20周年庆典中惊艳亮的全息裸眼3D投影文物图像,在整场晚会中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殷墟妇好墓特展中VR眼镜的应用,更是使普通观众在观展时可以像研究者一样360°翻转查看文物全貌,或者放大仔细观察某个细节。

  为进一步加快文物数字化建设,创新“让文物活起来”的多样模式,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将与百度公司共同启动“用科技传承文明:AI博物馆计划”,当天上线全国数字博物馆地图第一期,1000多家博物馆精确POI点信息,先期实现AI技术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上海历史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博物馆的应用。

[责任编辑: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