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耕牛寻碧草,候鸟觅知音
2022-02-19
来源:光明网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有礼有节”栏目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相关科普知识,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首——雨水。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年,“有礼有节”栏目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相关科普知识,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首——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19日开始,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24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意思是说,雨水节气前后,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书》中就有雨水节后“鸿雁来”“草木萌动”等物候记载。
雨水节气太阳的直射点也由南半球逐渐向赤道靠近了,这时的北半球,日照时数和强度都在增加,气温回升较快。与此同时,冷空气在减弱的趋势中并不甘示弱,与暖空气频繁地进行着较量,不肯收去余寒,总的趋势是由冬末的寒冷向初春的温暖过渡,气温回升、乍寒乍暖。雨水期间“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一幅冬末春初的风景。
雨水三候一候獭祭鱼。雨水时,水獭开始捕鱼了,将鱼摆在岸边如同先祭后食的样子;
二候鸿雁来。五天过后,大雁开始从南方飞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劝。再过五天,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草木随地中阳气的上腾而开始抽出嫩芽。从此,大地渐渐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雨水习俗
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节日,在这一天,不管下雨不下雨都充满着一种雨意蒙蒙的诗情画意,人们也都在这一天以不同的形式乞求着顺利安康。
拉保保:
雨水这天在民间还有一项特具风趣的活动叫“拉保保”。(保保则是干爹)。而雨水节拉干爹,意取“雨露滋润易生长”之意。
接寿:
雨水这一天女婿、女儿要去给岳父岳母送节。送礼的礼品通常是一丈二尺长的红棉带,这称为“接寿”,意思是希望岳父岳母“寿缘” 长,长命百岁。
占稻色:
占稻色,就是通过爆炒糯谷米花,来占卜当年稻谷收获的丰歉。
回娘家:
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汉族岁时风俗。每年正月初二、初三,中国各地汉族同胞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雨水养生
雨水季节,大气环流处于调整阶段,天气变化多端,乍暖还寒。
适当春捂,预防倒春寒。初春天气渐暖,气候日趋暖和,但阴寒未尽,气温波动较大,春捂原则是注意“下厚上薄”,捂的重点在于背、腹、足底。背部保暖可预防寒气损伤“阳脉之海”----督脉,减少感冒几率;腹部保暖是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
锻炼不宜过早。早春仍较为寒冷,不宜剧烈运动。应选择运动量不大的运动,如打太极拳、慢跑、爬山和散步等较轻松的运动,运动量以“微汗”为宜。
心平气和。雨水过后,春风送暖,致病的细菌、病毒易随风传播,传染病也容易流行暴发。加上变化无常的天气,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对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来说更应保持心态平和舒畅。
“雨水”湿气重 健脾祛湿食芡实。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春雨会慢慢增多,导致湿气过盛,对人体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湿困脾胃,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
雨水节气后,养生方法还应逐渐从“秋冬养阴”过渡到“春夏养阳”。
雨水诗书
《雨水》
[唐]元稹
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
祭鱼盈浦屿,归雁过山峰。
云色轻还重,风光淡又浓。
向春入二月,花色影重重。
责任编辑: 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