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11月5日至6日晚,作为第24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爱我中华·系列演出”的重磅剧目,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资助项目——上党梆子《大汉母子》在上海美琪大戏院连续上演两场。

上党梆子《大汉母子》由晋城市委宣传部重点打造、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精心创排,不仅入选省艺术基金2024年度资助项目,更集结了国内戏曲界一线创作力量。该剧由一级编剧李莉创作剧本,一级导演张曼君担纲执导,一级演员、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陈素琴领衔主演,李丹、李樊、陈树涛、郑法根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

将近五年的历练,从剧本打磨到舞台呈现,从唱腔设计到人物塑造,主创团队以“大历史观、大时代观”为魂,试图拨开历史迷雾,用传统剧种的当代表达,讲述一段关于权力、亲情与人性的西汉往事。全剧演出时长140分钟,每一幕都围绕着一个核心事件展开,逐步推进剧情的发展。从楚汉争霸时刘邦逃亡、吕雉埋葬婆母的场景,到长乐宫封后立太子;从如意之死和戚懿悲剧收尾,到刘盈病重及其对母亲的恐惧和怨恨,直至吕雉的最后孤独谢幕,完成了母子悲剧的全景呈现。

演出过程中,掌声不断,叫好声更是不绝于耳。来自上海昆曲团的崔女士观看演出后对该剧的艺术呈现欣赏不已:“陈素琴老师不愧是‘梅花奖’得主,她的吕雉层次分明,转换自然。高亢的上党梆子腔配合铜器打击乐,把母子情感撕裂的张力推到了顶点,这在上海来说绝对算得上一场高质量的演出。”

值得一提的是,该剧首次恢复使用上党铜器——上党平锣、上党钗、上党小锣,实现武场音乐的本真回归。
据悉,《大汉母子》剧本初创于2017年,成型于2019年,自2024年4月创排以来,已在省内外演出近50场,并召开专家研讨会5场,收集优化建议60多条,荣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和荣誉10余项。而这也是上党梆子以“大戏”形式第三次走进上海,第二次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18年11月,市上党梆子剧院带着革命红色题材现代戏《太行娘亲》参加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斩获两枚“白玉兰奖”,也是上党梆子首次问鼎“白玉兰”。2019年5月,再次携带上党梆子《太行娘亲》代表山西赴沪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及“文华表演奖”。时隔六年,2025年11月,上党梆子第三次赴沪参加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二度冲击“白玉兰奖”。

“在两天的演出中,剧场上座率几近100%,一楼二楼全部满座。最重要的是谢幕的时候,不管是楼上观众还是楼下观众,大家久久没有离去。这充分说明,上党梆子是一个非常有表现力,非常能够让现代观众接受的剧种,我们会更加努力呈现更好的作品。”晋城市上党梆子传习所所长陈素琴说。(文/卢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