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胜日踏青留倩影,蒔田下种盼年丰
2018-04-04
来源:光明网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今日起,“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五清明。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不仅参与了申遗工作,同时运用传统格律诗创作了24节气诗并写成书法作品,受到各界好评。今日起,“有礼有节”将按节气顺序陆续刊载赵学敏的相关作品,以飱读者。本期主题为二十四节气之五清明。
2018年清明节气从4月5日(阴历二月二十星期四)4时12分43秒开始,2018年4月20日11时12分结束,太阳位于黄经15度,为二十四节气之第五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清明既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因此得名。”清明,乃天清地明之意。清明作为我国传统节日大约始于周代,距今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淮南子•天文训》说:“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在《岁时百间》有这样的记载:‘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在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2013年,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明三候
一候桐始华:清明来到,白桐花开,清芬怡人。
二候田鼠化为鹤:田鼠因烈阳之气渐盛而躲回洞穴,喜爱阳气的鸟儿则开始出来活动了。
三候虹始见:虹就是天上的彩虹,说明清明时节多雨,故而彩虹出现。
清明习俗
1、祭祖
清明节由古人禁火冷食的寒食节,相传到春秋时期,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寒食节又定为清明节,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2、植树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4、放风筝
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
5、荡秋千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同时,还有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清明养生
清明是清气上升的时节。《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写道:“寒气生浊,热气生清。”从立春到清明整60天,其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大地渐暖到了清气上升的时候。
1、预防春困不可少,顺应时节科学锻炼
春天风和日丽,多人会感到困倦。春天犯困不是需要更多的睡眠,而是因体内循环季节性差异。春季锻炼,肌肉不停地收缩,呼吸加深,新陈代谢旺盛,使整个身体的健康状况得到改善。所以,身体精神,手脚利索,不容易疲劳。
2、清明前后适当“春捂”
清明节前后,因气候变化多端,早晚温差大,应该准备一件可以随便穿脱的外套。
3、饮食清补,养血舒筋
清明时节,有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禁火吃冷食的习惯。但是,清明时节饮食宜温,有些人不适合吃冷食的,要适当补益,养血舒筋最为重要,饮食要清淡,应定时定量,限盐,补钾,以清补为主,以防上火。
4、心情舒畅
清明是踏青扫墓、追悼先人的祭祀节日。在祭祀先人,缅怀祖德的同时,也要注意情绪的控制,否则有些人容易触景伤情,产生悲观等不良的情绪。
5、清明多饮菊花茶
清明时节,天气温暖、阳气生发,菊花茶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功效,不但可以养肝利胆、疏通经脉,还可借此将一个冬季积存在体内的寒邪散发。
清明诗书
《清明》
清风习习抚苍生,鸟语如琴听晓莺。
胜日踏青留倩影,蒔田下种盼年丰。
柳枝绽绿飘绦带,桃萼舒红笑晚风。
往者追思崇孝悌,人间永远敬清明。
组诗《二十四节气诗》作者:赵学敏
名家评论:
浓厚的家国情怀——赵学敏24节气诗书展观后
作者:申万胜 中国书协顾问,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
背景:2017年8月7日,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中国农业展览馆举办了《人与自然相处的智慧——二十四节气专题展》和二十四节气诗书画展,我国著名书法家赵学敏展出了自作24节气诗书,并向中国农业展览馆捐赠“24节气”书法作品。
今天农展馆的这个展览很有意义,可以说是以实际行动来贯彻习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的使命。这个展览从年轻人角度看是传统文化的回归,对传统文化学习起到很好的作用。我们有段时间重视西方文化,重视现代文化。对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重视不够。习总书记非常重视,十八大以后不断强调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根,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深厚的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次学敏先生围绕着24节气创作这批作品,总体上,我对学敏先生的看法有三个。
一、学敏先生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无论是从政还是学书,在位或退下,他始终保持着一种浓厚的家国情怀,他从政为老百姓办事,退下来后,进入书法领域,他不是为书法而学书法,为写字而写字,把书法艺术和他几十年的从政经历经验结合起来,继续拓展他在位时的事业。他开辟另外一个新的渠道,搭建新的平台,搞这个野生保护动物保护、搞林业绿化。他这种家国情怀就是一种灵魂,在不同岗位、不同层面,共同为实现中国梦,为我们中华民族复兴尽一份力量,这是难得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第二,他是一个在书艺上有不断追求的书家。他从小都喜欢书法,不断学习,从来不满足,不断在研究,探索,走到今天,他从一位书家进入了专业书法领域,这是他几十年长期学习积累的结果,所以,他今天展现出来24节气诗书有源头、有看头、有学头。他的书法自然拙朴、人如其书,不张扬不夸张,路子正、书风正。所以他源于于右任,同时走碑贴融合的路子,所以他的线条结实、札实、厚重,既有于右任的东西,也有二王的东西,结合自己特点,探索走出自己的风格和路子,所以,源于于右任书法,同时结合他自己对于右任先生书法的理解,对碑帖理解,融入他自己的书法当中,无论大字小字,他的草书、楷书,既有一种精神气,又有一种书卷气,他在这两点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成果。他的书法雅俗共赏,具有传统功底,又有对现代审美的这种理解,碑帖融合,走自己的路子,建一个方向,再去努力。所以今天展示出来24节气诗书很全面,楷书、隶书、篆书、大楷、小楷、行楷行草都有。体现涉猎方面很广泛,视野很开阔。所以,我说他是一个在书法艺术上不断追求探索的书家,相信学敏先生还会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第三、他人品如书体、德艺双馨。学敏先生虽然是部级高官从来没有架子,每次去看他的作品,他总是要你给他指出问题在哪里,便于自己改进,经常和朋友一起研究探讨,他书品人品在书界也是有口碑的,所以他在人品和书品上都注重内外双修,讲究德艺双馨,所以在书界树立榜样。
责任编辑: 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