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5日,在中国作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中国现代文学馆宣告成立。同年3月26日,文学馆在万寿寺西院开馆;翌日,茅盾故居向公众开放。
真实故事、真诚表达、真情流露,正在上映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以北京“接诉即办”为主题,让声音被听见、让付出被看见,既是温情满满的市井烟火图,又是彰显城市治理中国智慧的时代影像志。
AI用二进制重译《山海经》,将水墨笔触植入赛博空间,为“Z世代”构建文明对话的全新坐标系。本期特刊在《哪吒2》的全球热潮中捕捉文化出海的数字密码,用AI解析60多年中国动画史,提炼技术赋能的东方美学法则。
海南三沙市委宣传部与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近日联合组成“三沙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开展三沙市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下称“四普”)实地调查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03-21
中国国家话剧院话剧《苏堤春晓》将于3月28日起赴成都演出,并于4月2日增设演出“第二现场”,以多景别多角度的电影化手段在全国多个城市进行直播,继续推进中国话剧的数字化发展和新型业态建设。
03-21
发放工会消费券、扩大职工疗休养规模、拓展职工春秋游……全国总工会日前印发通知,将采取“十项措施”推动释放职工消费潜力,进一步助力文化旅游消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03-21
一名“扁担”推着板车走过汉正街牌坊。在多福商城理货区,几名“扁担”合力将货物抬上板车。不可否认,汉正街的“扁担”越来越少了,但人们并未忘记他们,如今,仍可见路边一座座挑着货物的挑夫雕塑。
03-21
绿树掩映中,一行行院落整齐排列,形成十八行村错落有致的村落格局。在著名侨乡海南省文昌市,十八行村正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游客远近而来。
03-21
作为北京九坛八庙之一的日坛,是北京著名文物古迹,始建于明代(1530年),1955年辟为日坛公园。作为明清两代皇帝在春分日祭祀太阳神的地方,圜坛按照“尊重历史,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修缮,于2023年初对外开放。
03-21
在湖北咸宁,车埠镇鸡公山村的一处营地基地,草地上音乐萦绕,游客们带着孩子和宠物在这里野餐露营,开启欢乐烧烤派对,体验户外“慢生活”。
03-20
当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用68天狂揽356万游客,福建武侠IP让游客直呼“像在拍电影”,英国游客惊叹“红色中国年”,中国正以惊人吸引力成为全球知名的心动目的地。接棒冰雪,各地以“花”为媒,通过农文旅融合延长消费“花期”,不断释放消费潜力。
03-20
丽江古城,在八百多年的岁月长河里,不仅是茶马古道的商贸重镇,更是多民族文明交融的见证者。这个地处西南边陲的古城,编织出怎样动人的文明长歌?
03-20
席卷全球电影市场的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近期正式登陆泰国院线,将在泰国390多家影院上映,其中片源的40%为泰文配音版,60%为中文原声字幕版。
03-20
周末,在北京王府井一家商场内,不少售卖二次元周边产品的谷子店里,顾客往来选购,络绎不绝。“我想买一些《重返未来:1999》联名的挂件和徽章,昨天已经跑了好几家商场。”
03-20
敦煌,作为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以莫高窟为核心的艺术瑰宝,见证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与碰撞。进入数字时代,敦煌文化以创新姿态迈向国际舞台,通过艺术展览、数字科技、学术交流等多种形式,持续绽放异彩。
03-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03-20
在这清风拂面、绿柳如烟的明媚日子里,节目邀您共赴一场春日游园会,逛日坛公园,观祭日典礼,赏繁花盛景,解锁古代帝王同款仪式感;访北京民俗博物馆,看二十四节气特展,在老物件里感受古人智慧,邂逅美学浪漫。
03-20
3月11日,在由中国美术馆、甘肃省文物局共同主办的“墨韵文脉——甘肃丝路艺术珍品展”上,天水放马滩木板地图、肃府本《淳化阁帖》刻石、《仪礼》简、“白马作”毛笔、彩绘木六博俑等240余件(套)珍贵藏品悉数亮相,吸睛无数。
03-19
在第二届全国小剧场戏剧优秀剧目展演中,可以看到我国小剧场戏剧既保持了探索品格与实验色彩,也借鉴了大舞台艺术的发展态势,逐步实现城市戏剧空间、小剧场演艺与市民日常生活的无缝对接。
03-19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影视剧纪录片中心摄制的纪录片《黄河之歌》没有使用以往同类题材惯用的宏大叙事,而是以微观视角和情感叙事,在历史的细微处与四季变换的日常书写中,构建起一条贯通自然、历史与人文的情感纽带。
03-19
近年来,手机竖屏播放模式日趋流行。不仅短视频、微短剧、网络直播大多采用竖屏呈现,连电视节目也可以竖着看,央视连续多年推出“竖屏看春晚”;电影也拉开了竖屏的帷幕
03-19
在当代家庭剧创作中,代际差异常被视作构成其戏剧张力的重要叙事元素。创作者在探索提升作品可看性的同时,也尝试由此透视家庭文化变迁,以形成对现实的观照。
03-19
八桂大地,四季皆歌。2025年,广西以“跟着节庆游广西”为主题,全年推出12大主题节庆、近百场非遗主题活动,串联全区14个设区市的民族风情、民俗体验与特色美食,打造“月月有节庆、处处有惊喜”的文旅盛宴。
03-19
12000余个词条、1200余幅高清彩图、400余万字……摆在众人面前的《敦煌学大辞典》(第二版)既沉朴厚实,又显流光溢彩。作为“敦煌文献系统性保护整理出版工程”的重要阶段性成果,这部辞典日前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03-18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农耕历史和灿烂农耕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03-18
经过将近一年的编撰、校改、编辑加工,拙著《飞龙在天:中国铜镜史上龙纹形象的三次转变》(以下简称《飞龙在天》)终于在龙年末尾出版了。回顾写作历程,至今尤感五味杂陈,诸多滋味在心头。
02-08
地方志和地方文献的整理出版,是古籍出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1980年,李一氓先生在《论古籍与古籍整理》一文中,就提到了地方志和地方文献两类古籍,并说:“现在北京出版若干有关北京历史的著作……是个好榜样。”李老文中提到的“北京出版若干有关北京历史的著作”,指的就是“北京古籍丛书”。
02-08
“天人合一”观念既是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也是中国哲学、中华文明迥异于西方文明的重要特质。《黄帝内经》(简称《内经》)以“气”为基础解释人的生命现象,认为人体与外部世界以气为载体实现同构和相应,运用气化思想展示生命与宇宙之间的信息沟通,既在宏观上构建天地人同构的大宇宙观,也在微观上具象化人体生命过程,体现了自然与人、物质与能量、宇宙大整体与人体小整体之间的相通、相类和统一。
02-08
医学在现代的意义一般是指认识人体生命规律,以祛除疾病、维护健康为目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从实践上看,医学具体表现为技术的操作,但背后总要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任何体系化的医学都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中医学也是如此。《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把医学看成“道”,称之为“医道”甚至“至道”。对《内经》之“道”及相关的“数”“术”进行分析,阐明《内经》对天地自然、人类生命运动规律的总认识,有助于了解中医学的本质。
02-08
崔振鹏在《“文”“儒”之变:宋濂的身份重建与元明之际的士风转移》(《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元明易代之际,士人群体的社会地位及自我认知发生变化,宋濂是身处其中并推动潮流的关键人物。
01-27
蒋波在《汉代男子的“状貌”书写与官吏仕进》(《南都学刊》2024年第6期)一文中指出,“状貌”指某人的面容面貌及身体外形特征,它是汉代传世和出土文献关于男性描述的常见信息,也是政府档案记载官吏身份的基本信息。
01-27
辟除制度是指古代官僚机构主要负责人依据一定规则自主选任机构掾史的一种选官制度。与两晋时代相比,汉魏时期辟除制度较为盛行,而且在选拔官吏时发挥了突出作用,亦占有重要地位。
01-27
陆发春、夏四达在《“江淮”与“江淮之间”——关于“江淮”的地理概念史探赜》(《学术月刊》2024年第11期)一文中指出,先秦“江淮”多被用来指代淮、江二水或以“淮”为界的南方地区。
01-27
曾几《三衢道中》云:“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该诗影响颇大,不但被收入启蒙读物《千家诗》,而且被编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
01-27
中国古代早期的刻石多带有某种象征意义或政治倾向,魏晋至南朝时期的碑禁政策更是使得刻石与日常活动较为疏离。唐代以后,刻石风气大开,上至帝王诏令,下至普通题名、游记、书札等各类文字、各种文体均可上石。
01-13
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集中反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众多思想元素中,其中就包括“厚德载物、明德弘道的精神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明德引领风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明德的现实重要性。
12-30
朱子对《论语》中“勇德”的诠释兼顾义理与训诂,但以义理解释为主,回答了“勇”如何成为德的问题。朱子首先区分了“勇”与“勇德”的不同,认为只有将勇符合道德地展现出来,“勇”才成为“勇德”,这构成了朱子诠释《论语》“勇德”的纲领性主张。
12-30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论语》原典中,不仅凝练了孔子的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学说,还饱含着孔子的诗学智慧成果,积淀而成“诗兴”学说。
12-30
宋代文学繁荣昌盛,涌现出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柳永、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众多大家。然而,若要从中挑选一位最具代表性的标志性人物,苏轼无疑是一个难以逾越的选择。
12-30
子张在《论语·子张》中具体阐发了其老师孔子“尊贤而容众”的教诲。总览文本,孔子的“尊贤”言论主要集中于其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共涉11篇29章,论及的先贤有唐尧、虞舜、后稷、大禹、商汤、武丁、泰伯、虞仲、周文王、微子、箕子、比干、伯夷、叔齐、周武王、周公旦、齐桓公、管仲、柳下惠、少连、令尹文子、宁武子等,言语之间表达了对他们的深深敬意。其目的很明确,就是试图为世人树立效法典范,以期挽救时代颓势。
12-23
楚辞是一个宏大的美学世界,可以多维度、多视角地发掘它的文学之美。联绵词是观察其美学世界的重要视角。屈原创造性地使用了很多联绵词,楚辞使用联绵词高达116个,多于《诗经》;与《诗经》以名词居多相比,楚辞联绵词以形容词居多。这类形容词性联绵词,对于拟形模态、修饰形容,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在楚辞美学世界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此为视角,可以发现楚辞一种十分重要的美学形态,即屈曲之美。
12-23
六经之旨要在于匡扶时政,济世经邦,其文辞虽异,但最终目的都可归于政教,故群经言辞尚质黜华,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其叙事义正而不邪,事信而不诞,尤其是史家之笔,更以不虚美、不隐恶的良史直书精神为天下所闻。然身为经、史之书的《左传》却在叙事行文中植入一些“虚饰”内容,如鉏麑死前之言、介之推母子之论、骊姬卧榻之语,带有明显的虚造色彩。对此,前人纷纷给出自己的解读缘由,或视其为史官“实录”,或以随笔、闲笔释之。综而观之,前人的说辞仅为各释己意,皆有不完善之处。
12-23
相传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结网制器、建屋养畜,引导先民摆脱茹毛饮血、巢穴群居、鸿蒙未启的原始状态,用一系列发明创造告别洪荒迈向文明,从而成为中华民族敬仰的人文始祖,被尊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12-16
中国古典学的传衍,至唐代贞元、元和年间,生出古文一派。韩愈化用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之说,别出心裁地建立了“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的古道传承系统。
12-16
石昌渝(1940—2022)先生是当代中国古代小说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他以一己之力,历二十二年撰成“属于自己的这个时代的”小说史——《中国小说发展史》。
12-03
戚良德先生在《〈文心雕龙〉是一部什么书》一文中指出:“(《文心雕龙》)所谓‘文评’与‘子书’皆为传统之说,他们的相互包含毕竟只是一个略带艺术性的概括,并非准确的定义。”戚先生最终定义《文心雕龙》为“一部中国文化的教科书”,是宏阔且极有见地的看法。
12-03
意象,作为中国美学思想的核心理论范畴,镌刻着中华文化基因的烙印,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学精神。意象是审美主体通过“观”“味”“悟”三重审美体验,创构出的主客统一、心象交融的审美形态。
11-18
融媒体时代,科技发展推动内容创作与消费习惯变化,竖屏影像兴起。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积极布局跨平台融合,构建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探索攻坚大小屏联动融合传播新思路,实现内容信息的多渠道发布和广泛性互动,用高质量内容引领横竖屏节目市场,助力行业科学发展,实现质量和流量有机统一。
03-19
有媒体报道,被誉为诗歌第一刊的《诗刊》,其副主编在朋友圈发布“告诗人”声明,对AI诗歌投稿发出警告。无独有偶,创刊20年的诗歌刊物《青春诗刊》也在官方微信号发文,公布了部分用AI写作的投稿者,并表示将建立黑名单机制拒绝此类投稿者。
03-12
“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以传统礼让故事为切入点,在基层治理工作中不仅弘扬了“谦和礼让、以和为贵”的传统美德,更是将这一精神与现代法治理念相结合,夯实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
03-12
随着普通话在全国的全力推广,随着飞机高铁的广泛普及,人们的出行半径变得“越来越小”。“以北方方言为基础,以北京话为标准音”的“国标”,在新中国推行了近70年。北京,作为国家首都,北京话作为推广普通话的“标准音”,受到越来越多的各地朋友的关注。
03-11
在当前的网络视听领域,微短剧可以说是发展最为强劲,行业变化最为日新月异的文化新势力。尤其2024年,随着一批兼具艺术性与社会价值的微短剧精品力作涌现,这一新兴领域从产品样貌到内容生态都发生质变,从“流量狂欢”走向“价值转型”。
02-28
2025年春节档,《哪吒之魔童闹海》《唐探1900》《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熊出没·重启未来》《蛟龙行动》六部电影同时登上大银幕,
02-24
2025年央视元宵晚会出彩出圈,华服、戏腔与流行歌曲结合的国潮创作,在网上引来一大波流量。《哪吒闹元宵》《金蛇序曲》《一礼成人》等节目,打造了一场兼具传统意蕴与现代活力的团圆盛宴,
02-24
日前,应邀观看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所属的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拍摄,北京市委组织部、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联合摄制,徐洁勤执导的纪录电影《您的声音》,感慨良多。个人觉得,这是一部有助于化解相关行为主体信息不对称,堪称“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好电影。
02-19
没有公诉环节法院直接判死刑 绝症轻易被治愈 保安保洁日赚几十亿 还有一些微短剧的剧情设置违背生活常识。既要严格管理,避免违反基本常识的狗血情节出现,也要给文艺创作保留宽松的空间,促进微短剧发展。
02-19
2025年2月11日,制伞师在为油纸伞上桐油。2025年2月11日,制伞师在为油纸伞上桐油。2025年2月11日,制伞师将油纸伞放到院子里晾晒(无人机照片)。2025年2月11日,毕六福展示印有卡通图案和熊猫图案的油纸伞。
02-14
在成为中国电影史票房冠军,继而创造全球单一市场票房第一纪录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又正式开启了“扬帆出海”模式,以惊艳之姿在全球舞台亮相。
02-14
开幕式上,表演者手中的双色冰凌手绢花舞动自如,演绎中式浪漫;观众席上,男女老少娴熟地转动手绢为运动健儿加油助威。从成都大运会的国风蜀韵,到杭州亚运会的诗意江南,再到哈尔滨亚冬会的冬日浪漫,东方审美日益成为国内大型体育赛事的新亮点。
02-13
《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台词,不仅点燃了观众的热情,也映照出中国动画电影打破桎梏的决心。电影是具有民族特征的文化产品,也是一种国际通行的视听语言,优质动画电影正在成为中华文化出海的一张“高颜值”名片。
02-13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经济思想源远流长,不仅为中国古代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提供思想动力,还对现代经济学说和经济实践具有重要启迪作用。
02-11
农历乙巳年春节档电影市场,无论“单科成绩”还是总成绩,都让人惊喜和振奋。截至2月5日,春节档上映新片总票房突破100亿元人民币,观影人次达到1.87亿,刷新中国影史春节档观影人次纪录。
02-08
2025年春节档电影票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月5日,春节档电影的总票房超过100亿元人民币,观影人数突破1.87亿。笔者认为,借用费先生的这句名言来作为对今年春节档电影再创辉煌佳绩的原因之概括也未尝不可。
02-06
“非遗好物新国潮”引领消费时尚,“中国年”变成了“世界年”。在这样的节庆氛围中,从考古文献资料角度探讨一下乙巳蛇年春节,就成了一个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话题。
02-06
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北京时间2月4日19时,2025年春节档票房突破93.55亿元(人民币,下同),观影人次达1.84亿,大幅刷新同档期最高票房的同时,创观影人次最高纪录。
02-05
售票平台“满座红”,现场购票“排长龙”,从预售势如破竹,到影院人潮涌动,今年春节档电影不断刷新“新高度”。我们也运用大数据盘点春节档,揭秘今年这场光影盛宴背后电影产业链发展的故事。
02-05
剧本为一剧之本,戏剧文学是戏剧作品的灵魂。然而当下,戏剧文学的重要性仍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剧本荒”依然是困扰戏剧界的老问题。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所谓“剧本荒”,准确说应该是“好剧本荒”。
02-05
长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资源,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记忆,展示着中华江河文明的符号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和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中具有独特的价值作用。
02-05
在电影艺术的宏大版图中,《唐探1900》以独特的视角与叙事,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唐探1900》及整个唐探系列电影,以其独特的中国表达逻辑,在文化元素呈现、人物塑造、价值观传递等方面,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02-03
当舞台变成一方宋画尺牍,背景成为留白氤氲的宣纸,舞者化作工笔描摹的墨痕,横轴竖幔间,十只报春“喜鹊”从古卷中跃然而出。节目使用了春晚有史以来最大的道具,在“画卷”中搭建了一根长9.5米、高4.5米的“松枝”,松枝与喜鹊取“送喜”的吉祥寓意。
01-29
《唐探1900》绝不仅仅是简单的喜剧悬疑电影,我们可以说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精神与浪漫主义情怀相结合的作品。驾驭这类题材,需要具备高超的智慧与卓越的艺术审美创造能力,才能翻越重重难点,并将其转化为艺术创作的亮点。
01-29
对中国人来说,回家过年、一家团聚既是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也是不可或缺的情感需求。尽管春节传承千年的精神内核始终没变,但春节是“活化”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激发春节的新活力。
01-26
我从事儿童文学工作近40年,写过各种体裁与形式的文字。在我看来,好文风最重要的是“实”。这个“实”至少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务实,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二是真实,实事求是,表达真情实感;三是扎实,经过调查研究,有真知灼见;四是平实,文从字顺,平易晓畅。
01-24
眨眼间红脸关公已变成黑脸包拯,呼吸间口中火焰似狂龙呼啸而出,日前,重庆中山古镇“千米长宴”上的川剧变脸吐火让八方游客流连忘返。近年来,各地特色鲜明、匠心独运的文艺汇演已然成为文旅宣传的新名片,且效果不凡。
01-24
由中央新影集团制作的五集纪录片《中国草》以细腻的影像语言与真实的生活故事,生动呈现中国菌草技术在中外大地上创造的扶贫奇迹,书写了中外人民共同奋斗的情感篇章。
01-22
近年来,微短剧在我国迅猛发展,引领文娱、旅游等行业消费热潮。《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4亿元,同比增长34.9%,首次超过内地电影票房。
01-22
过去一年,中国文旅市场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与韧性。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国内出游人次42.37亿,同比增长15.3%;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4.35万亿元,同比增长17.9%。
01-14
今年是首个“世界非遗版”春节。在这场盛大的节日庆典中,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格外引人注目。它不仅唤醒了人们心底深处对年的记忆,更让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年味越发浓郁。 从春节的张灯结彩到
02-19
春节前后,从黄河之滨到河西走廊,从陇东高原到陇南山区,甘肃多地组织多支民间社火队,多场展演活动轮番登台,群众广泛参与,耍出传统民俗文化范,舞动幸福生活好光景,擂响拼搏奋进最强音,为陇原大地增添浓浓的年味。
02-19
这两天,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成为票房顶流,与此同时,影片里的文化元素也受到广泛关注。《哪吒之魔童闹海》片头曲由一群贵州侗族姑娘吟唱,她们用流传千年的侗族大歌,奏响了文化自信最强音。
02-18
1月31日下午,淮海戏经典传统剧目《皮秀英四告》在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文化馆淮海戏苑上演,拉开了“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之“文化进万家 戏曲过大年”活动的帷幕。从正月初三至元宵节,多部古装淮海戏将在沭阳县文化馆淮海戏苑及30个乡镇(街道)轮番上演。
02-05
“每年春节就盼着易俗社的秦腔演出,这才是咱老西安的年味。”2月2日,大年初五,陕西西安的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年味浓郁,易俗社文化街区露天戏楼前更是围满了观众,热闹非凡。
02-05
蒙古长调与布里亚特服饰、达斡尔族传统乐器“木库连”与民间剪纸“哈尼卡”、鄂伦春族“斗熊舞”和“桦皮船”、鄂温克族传统体育项目“抢枢”……多姿多彩的呼伦贝尔非遗项目,从远古草原、森林走来,历久弥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01-15
新年伊始,广西粤剧团正紧锣密鼓排练剧目,为“春班”下乡做准备。在广西梧州粤剧保护与传承基地,粤剧演员们身着精美戏服,演绎经典粤剧曲目《帝女花》《紫钗记》,婉转的唱腔、精彩的表演,让海内外游客陶醉其中。
01-10
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中心城区海拉尔出发,往东北驱车250公里,可抵达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密林。这里冬季漫长,气候严寒,最低温度可达零下58℃,素有“中国冷极”之称。
12-24
中新网九江12月13日电(朱莹)学茶艺、制作陶瓷、学习景泰蓝工艺……13日,来自柬埔寨、纳米比亚、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的留学生代表,在九江职业大学天工制作坊和万里茶道茶学院“看见非遗”,开展“感受非遗魅力 体验手工乐趣”活动。
12-14
12月10日,“武陵同根 非遗同行”2024年武陵山区(鄂西南)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展暨湖北省“非遗三进”活动在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盛大开幕,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湖北省非遗保护成果和文化魅力。
12-14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中华文明绵延的根脉,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与文化精神。进入新时代,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筑牢法治屏障,已成为检察机关肩负的重要职责。
11-29
“入手了书签和化妆镜,漆器很美,也很生活化。”在浙江绍兴上大学的“05后”姑娘小姚受访时称,“原来对漆器并不了解,看了一些短视频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想再深入了解它。”
11-18
11月9日,由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云南省红河州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东盟“Z世代”青年大联欢暨文化交流活动在云南省红河州举办。” 此次活动旨在搭建中国-东盟"Z世代"青年交流的桥梁,让东盟青年更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感受中国乡村振兴成果和传统文化魅力。
11-11
非遗传承人谈新潮演绎刘三姐 冀圈粉年轻一代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公布重点传统(经典)剧目复排计划名录,广西戏剧院彩调剧《刘三姐》成功入选。为保证经典剧目实现常演常新,广西戏剧院基本上每十年会对经典版的《刘三姐》进行修改提升,使剧目更加符合当下时代价值观、观众的审美等。
11-11
21日至27日,“匠心同源·非遗共赏”2024年岚台非遗艺术品展在平潭综合实验区图书馆举行。在台湾漆扇互动体验区,市民和游客们可以近距离欣赏精美的台湾漆扇,并亲身体验漆扇的制作过程。
10-24
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进一步营造陕西省文化繁荣、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10月9日上午,由陕西西咸新区作家郑曼创作的长篇小说《乐人》首发仪式暨研讨会在西咸新区茯茶镇举行。
10-15
第八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将于10月17日至21日在山东济南举办。本届博览会将聚焦“保护传承 守正创新”,全面展现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周年来非遗保护的实践成果。
10-12
9月21日至22日,由北京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发展中心、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非遗保护20年:成就、挑战与展望”学术论坛在京举办。
09-24
《黑神话:悟空》国产3A游戏与古建元素的跨界融合,带火了高平铁佛寺,七组元素出现在游戏画面中。焦世杰用彩色的面团和精湛的技艺,将铁佛寺崇宁真君的造型以面塑形式生动再现。
09-03
由文化和旅游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遗展示活动22日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开幕。
08-23
源自广西南宁市宾阳县的宾阳酸粉制作技艺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它于2010年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记者走进广西南宁市的一家宾阳酸粉非遗美食体验店,近距离领略这道酸爽“非遗”米粉的魅力。
08-14
苗族妇女焦洪秀的作品近日获得了国际艺术设计大奖。“根植于民族文化的作品,也能与世界‘对话’,让我更有信心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谈及获奖,焦洪秀特别欣慰。
08-14
一招一式,一曲一调,华服在身,粉墨登场。在湖北省老河口市湖北越调仙人花鼓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记者见到一群年轻的越调演员正在表演剧目《精粹芬芳》。演员们的平均年龄仅23岁,跌扑、滚翻、甩发,动作娴熟,有一种别具一格的青春力量。
08-11
扎根于人民群众,脱胎于火热生活,中国民歌历经数代劳动者口口传唱,饱含历史记忆、情感变迁与生活心声,已经成为一项底蕴深厚的民间艺术。音乐制作人、2024全国民歌展演活动音乐总监孟文豪表示,如今不少中国民歌依旧以传统方言为载体,地域特色鲜明。
08-14
3月15日,“纪录片《布达拉宫》文化传承的探索与实践”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出品方代表及部分主创团队成员齐聚一堂,共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会议由《布达拉宫》纪录片总编审王铁志主持。
03-20
大型原创音乐剧《青年孙中山》在广州中山纪念堂首演。《青年孙中山》主创团队汇聚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优秀艺术人才,知名话剧导演、艺术家王佳纳担任总导演,刘天石、陈挥之、安瑞冬三位作曲家共同担任作曲。
03-13
为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弘扬中国电影优良传统,中国电影家协会开展“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理论评论文章征集推介及主题出版”活动,现面向社会各界征集作品,深入挖掘中国电影的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展现中国电影的辉煌历程与丰硕成果,以促进电影理论的创新与传播,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
03-12
近日,52集动画片《山海传奇》第二季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首播。该片以少年禹的成长为主线,融合东方美学与现代技术,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英雄叙事。开播数日,作品已在观众中引发诸多反响。
03-12
千年古琴曲,一舞动人心。3月1日至2日,由中共鄂尔多斯市委宣传部、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出品,鄂尔多斯市乌兰牧骑出演的舞剧《胡笳十八拍》在国家大剧院歌剧院上演,为北京观众带来艺术性和观赏性兼具的视觉盛宴。
03-03
近日,由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安徽电影集团联合举办的黄梅戏电影《六尺巷》观影活动在安徽合肥星空影院举办。《六尺巷》导演潘明光和主演韩再芬、黄新德、吴美莲、刘国平等主创人员亮相活动现场。
02-26
2月18日,“稽古振今——第八届杭州·中国画双年展”在浙江杭州启幕。据介绍,自2011年首届“意之大者”启幕,杭州·中国画双年展便以中国画传统形制为脉络,探索其当代生命力。
02-20
赣剧《李迩王》艺术创新(北京)研讨会18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与会专家围绕赣剧《李迩王》的创作演出各抒己见,从剧本改编、音乐创作、舞台表演等多个角度,充分发表意见。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景德镇市委共同主办。
02-20
2月15日、16日晚,北方昆曲剧院精心打造的《游园·惊梦》大剧场版在国家大剧院戏剧厅连演两场。首演当晚,现场座无虚席,观众沉浸其中,谢幕时分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伏。
02-19
2月17日至2月18日,山西省临汾市小梅花蒲剧艺术培训中心新编蒲剧神话剧《精卫填海》,作为2025年“两节”山西省优秀剧目,在太原青年宫演艺中心进行展演。
02-18
记者从北京人艺获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与天津人民艺术剧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日前在天津人艺实验剧场举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与天津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李阳分别代表双方签署协议,天津北方演艺集团董事长杨红杰、总经理辛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副院长秦新春、副院长唐烨在现场共同见证。
02-18
记者从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获悉,由其出品的话剧《骆驼祥子》作为第23届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华艺节的开幕大戏于2月7日晚在当地上演。话剧《骆驼祥子》是北京市演出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底创作完成的作品。
02-10
广州歌舞剧院原创舞剧《英歌》8日登陆东莞玉兰大剧院,借“东莞国际舞蹈艺术节”之机与观众们见面,由此拉开该舞剧2025年全国巡演的帷幕。此次舞剧《英歌》在东莞演出的同时,还配套举办主创主演见面会,以及舞台导赏、纪录片点映、舞蹈体验坊等系列艺术活动。
02-10
内蒙古艺术剧院合唱团15日晚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为观众带来《四季》合唱专场音乐会,提前送上新春祝福。1月22日至23日、1月25日至26日,内蒙古艺术剧院民族乐团、霍林郭勒市乌兰牧骑还将分别在民族文化宫、民族剧场上演4场专场音乐会。
01-17
1月8日,北京人艺召开2025年演出剧目新闻发布会。部经典作品老舍名作《骆驼祥子》将同时作为文旅部经典剧目恢复项目,于7月中旬全面焕新呈现,向观众展示北京人艺经典作品常演常新的面貌。
01-09
香港话剧团的《天下第一楼》登台在即,编剧何冀平有信心北京观众能接受粤语版《天下第一楼》。《天下第一楼》是何冀平创作于1988年剧本,迄今为止,该剧已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连演了36年,演出近600场,成为华语剧坛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01-03
12月28日,由中国国家版本馆与河北出版传媒集团联合举办的“永恒的记忆——阅读主题宣传画暨冀版连环画精品展”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汇文·文化创意体验中心”开展。
12-29
为展示广大职工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营造温暖祥和、欢快热烈的节日气氛,12月20日,“中国梦·劳动美”2025新年音乐会在北京二七剧场举办。在京各界劳模、工匠和职工代表等近千人共同观赏了演出。
12-23
此次音乐会荟萃国际级音乐大师,包括指挥家尤里·巴什梅特、钢琴家丹尼斯·马祖耶夫、著名男高音歌唱家莫华伦、俄罗斯著名男低音歌唱家伊尔达尔·阿布德拉扎科夫、女高音歌唱家奥丽加·佩雷蒂亚特科等。中外艺术家联袂呈现了一场文化交融、动人心弦的音乐盛宴。
12-22
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莲开并蒂 梅结同心——齐白石的艺术世界》展览于12月15日在永利皇宫揭幕。展览旨在通过齐白石的数字艺术作品,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澳门的独特魅力,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体现。
12-17
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精品大戏展”再添新彩。12月11、12日晚,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作为入选剧目在北京上演,为观众呈现了一台清新、唯美的新古典韵味大戏。
12-15
商城民歌委婉中透着豪爽,柔媚中渗出刚健,千百年来,楚风吴韵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演绎,碰撞出夺目的火花,折射出厚重的历史积淀和独有的艺术魅力。
12-10
在浙江省温州市的广袤乡村,夜幕降临,村民聚集在文化礼堂前,在欢声笑语中期待着乡村艺术团表演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精彩演出。大人兴奋地讨论着即将上演的节目,孩子在人群中穿梭嬉戏,一幅美好生活的乡村图景逐渐呈现。
12-06
12月11日和12日晚,新编古装粤剧《双绣缘》作为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精品大戏展”入选剧目,将在北京市二七剧场上演。本届大戏展好戏连台,京剧、昆曲、粤剧、晋剧等遴选自全国的10部优秀剧目将在北京各大专业剧院上演。
12-06
闭幕式上,本次参演的民间乐种组合代表及参演乐团代表获颁证书、牌匾。泉州市南音传承中心在此次展演中凭借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荣获“优秀乐种组合”称号。
12-04
它被人们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周身的青釉琳琅欲滴,莲花纹饰温雅蕴藉;它有着曲折的“出道”故事,一经出道便占据山东瓷器的C位,它就是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寨里窑青釉莲花尊。12月3日,“何以中国·弦歌不辍”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一行来到淄博市陶瓷琉璃博物馆,一睹国宝“芳容”,并了解它出土背后的故事。
12-04
12月2日,由孙海鹏执导,张苗监制的原创现实主义国漫动作喜剧电影《雄狮少年2》官宣定档12月14日。传统武术和格斗擂台赛的引入,也让动作戏成为《雄狮少年2》的一大看点,预告中寥寥的几个动作镜头却令人印象深刻。
12-03
继2024年4月,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南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世界读书日——2024‘走读广西’主题活动”启动,“走读广西·浪漫可期”小林漫画展成功展出;7月,自治区再次携手知名作家、画家林帝浣(小林)老师,采风219国道崇左百色段。
12-01
国家大剧院原创音乐剧《战争与和平》即将与观众见面,该剧日前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了相关创排历程与创作亮点。据介绍,音乐剧《战争与和平》承载着两个“第一”——这是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首部原创音乐剧,也是这部俄罗斯文学经典的第一部同名原创音乐剧。
11-22
11月18日晚,由西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出品的交响乐《祖国的西藏》在西安上演。据了解,2024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交响乐《祖国的西藏》主创团队从2023年5月开启创作,于10月28日在西藏大剧院成功首演。
11-21
一季春风拂鹤城,万树樱花赋新能。3月21日至4月21日,第十一届鹤壁樱花季如期而至,本届樱花季以“鹤舞樱飞向新而行”为主题,组织了多项精彩赏樱项目,为世界各地赏樱爱好者奉上一场丰盛的赏樱文旅大餐,全方位展现河南省鹤壁市的独特韵味与时代活力。
03-21
3月13日,《百年巨匠》纪录片及系列丛书捐赠仪式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举行。中国国家版本馆党委书记、馆长刘成勇,《百年巨匠》出品人、总策划杨京岛致辞。中国国家版本馆副馆长王志庚主持仪式。
03-16
据北京国际电影节组委会,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2025年4月18日至4月26日在北京举办。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首次放映影片,到1905年《定军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光影艺术跨越世纪,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03-13
自2021年起,北京卫视文化音乐节目《最美中轴线》通过音乐竞演真人秀综艺的形式,借音乐之声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北京大视听”再创佳绩,《最美中轴线》《一路百年》等8部精品项目入围“星光奖”
03-07
近日,《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龙头企业探索数字资产平台建设,推动数字资产数字化、全球化流通及确权保护。在这一政策利好与数字经济浪潮下,买它宇宙携手敦煌文创,正式推出全新“敦煌飞天”数字艺术品,助力中华文化出海,让敦煌之美在数字时代焕发新光彩。
02-28
四川宜宾翠屏区凭借哪吒行宫、哪吒文化体验馆、哪吒欢乐世界等主题景区,春节期间酒店预订量同比增长超34%;据乐陵影视城营销中心经理徐恬睿介绍,该影视城春节限时开放“唐人街主题园区”,7天时间里,园区接待游客15万人次,周边商圈、景区客流近70万人次,游客量同比激增。
02-28
近期,随着气温逐渐转暖,演出市场的客流也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在北京,一些沉浸式的音乐剧、舞台剧受到消费者青睐,“演出+餐饮”等融合消费场景里人潮涌动。记者了解到,这座文化艺术中心拥有多种不同类型的演艺场所,包括演艺小剧场,音乐戏剧酒吧,沉浸式游戏等特色项目。
02-24
26天,137亿元!中国影史票房第一!世界动画影史票房第一!即使放眼全球影史,票房依然位列前10名。前30名中,唯一非好莱坞影片!一部《哪吒之魔童闹海》,搅动银幕,一跃冲天!
02-24
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消息,《哪吒2》延长上映至3月30日。官方微博中写道:“感恩这一路的温暖陪伴。一起走过冬季,在春天继续前行。” 截图自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02-20
第四届中柬文化交流论坛17日在北京召开,论坛现场发布《柬埔寨青年对中柬人文交流认知调查报告》。该项调查报告由中国华能支持、北京外国语大学柬埔寨研究中心与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联合编制而成,聚焦柬埔寨“Z世代”青年群体,2200位受访者中柬埔寨在校大学生占比达到89%。
02-18
2025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潍坊市人民广场热闹非凡,“元宵龙舞耀新程,更好潍坊谱华章”2025年“我们的节日”民俗文艺展演活动在此盛大举行。
02-14
除了《哪吒之魔童闹海》,今年春节档的6部新片,幕后都有北京影视企业的深度参与。北京除了“盛产”出品方,也吸引了大量知名影视作品前来取景。2025年新年伊始,北京多个爆款剧目扎堆霸屏,给观众奉献了丰盛的“视听大餐”。
02-13
随着科技与音乐的深度融合,一场前所未有的音乐盛宴即将在元宇宙中拉开帷幕。2月12日晚8点,备受瞩目的杨天宁3D数字互动式演唱会将在MarsX平台激情开唱,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与互动的双重盛宴。
02-12
点亮夜空的“赛博烟花”,是一种以无人机编队为载体、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新型表演形式。在广东珠海的一场表演中,天宫一号、北斗卫星系统、中国空间站等“大国重器”以昂扬姿态屹立夜空,辉映航天梦;
02-11
据网络平台数据,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观影人次(含预售)突破1.60亿,超《战狼2》观影人次成绩,登顶中国影史观影人次榜!《哪吒2》成中国影史观影人次冠军。
02-10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月7日21时,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售)突破67.922亿,超过《星球大战:原力觉醒》票房成绩,登顶全球影史单一市场票房榜!
02-08
记者7日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5年春节期间,农历正月初一到初七,全国博物馆日均接待观众数较去年增长12.84%,超1000万人次。逛博物馆、观展览、游文创市集……今年春节假期,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等文博场馆接待观众创新高,人气持续高涨。
02-08
位于大运河北首,五河交汇处的月亮河小镇依托自身丰富的市集、文创、商业资源,为广大市民奉上了一场“室内室外皆有,美食、文创、演艺汇集”的新春嘉年华。
01-31
律政职场剧《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在CCTV-8和爱奇艺同步开播,时隔一年再次回归荧屏。此次《无所畏惧之永不放弃》延续第一季的旋律,讲述罗英子离开良诚所后自立门户,在调查陈年旧案和面临新案中开辟职场新阶段的故事。第二季开播李煜饰演的方丽虹再度归来。
01-27
1月23日,“沧州遇见达芬奇·全球光影艺术体验大展”开幕式在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举行。这场融合科技与艺术的视觉盛宴,不仅引入了世界级IP《达芬奇》,也开启了沧州在国际文化交流领域的新篇章。
01-25
22日上午,由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主办,北京广播电视网络视听机构共同参与的“北京大视听春天的‘视’集——巳蛇舞入逛‘视’集”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
01-22
报告显示,网民中微短剧用户的渗透率达70%,接近网络直播受众规模。从时长来看,微短剧单集时长在3-10分钟、尤其是5-10分钟时长最受用户欢迎。
01-22
值此乙巳蛇年新春佳节,北京市社科联、市社科规划办精心策划并制作了“书香迎新年”专题,开设“新书推荐”“在线阅读”“图书连载”等多种阅读形式,为读者献上一场丰富多彩的书香盛宴。
01-21
展览以青岛市南区中山路发展历程为核心主线,用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为市民讲述一座拥有百年历史底蕴、深厚文化积淀和顽强发展韧性的城市,在岁月中积蓄的磅礴力量和独特风采,首日亮相就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观展。
01-20
除了传统年货,这几年,具有观赏价值、承载美好寓意的年宵花,成为不少家庭年货清单上的新宠,各地年宵花也呈现出不少新亮点。不少商家还在造型上下足了功夫,在鲜花上挂上“大吉大利”“平安喜乐”等祝福小卡片、精致小巧的红灯笼、中国结等,寓意“把福抱回家”,深受消费者欢迎。
01-17
11日,2025年“九江银行杯”瑞昌·李永波羽毛球公开赛在江西省瑞昌市体育公园体育馆开赛。中国羽毛球功勋教练、LYB品牌创始人李永波,前国家青年队主教练、瑞昌昌盛羽毛球俱乐部总教练孙成华,羽毛球奥运冠军张楠、杜婧、田卿等出席开赛仪式。
01-15
1月11日,由孟子公益基金会主办的“东方文明之旅”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其间,孟子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孟亮与世界贸易组织前总干事素帕猜·巴尼巴滴等中外人士共同启动“东方文明之旅”,“东方文明之旅·2025欧盟行”行程安排正式公布。
01-15
城市通过文旅“出圈”,能够为当地发展带来巨大流量和热度,彰显城市发展的活力与潜力。通过文旅“出圈”培育新增长极,能够以点带面推动我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01-15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不愧是来自十三朝古都的出版社,带来的“宝绾青丝”系列饰品,是与陕西历史博物馆合作的文创发饰,包括边夹、抓夹、梳子等,每一个都源于文物、传承美好。短短3天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只是出版界文创的一次小规模集结,期待这片方兴未艾的蓝海,与悠久而浩瀚的书海,碰撞出文化的新浪潮。
01-14
1月11日至12日,以“新高峰:中华文化与强国建设”为主题第二十二届中国文化产业新年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现场发布了中华美学基因库1.0版洛神赋智能创作器,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对外发布的“2025北大报告”对202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01-13
1月9日上午,由中共安阳市委宣传部指导、安阳市教育局监制、余文国主编的《行走安阳——高考中的城市密码》新书分享会在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河南展区举办,对高考中的安阳元素进行了解读。
01-10
1月9日下午,新闻出版行业蓝皮书第十一届优秀审读报告推介会在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举办。出版界相关负责人、专家以及优秀审读报告代表出席了推介会。会议由出版参考杂志社社长李游主持。
01-10
文化是当今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最复杂的几个概念之一。文化研究的难度不仅在于文化几乎存在于所有与人相关的领域,有着多种多样的存在形式和表现方式,而且在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各式各样的文化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