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华网和田7月1日电(曹素妨)6月30日,第四期“新物种”新疆野外科考研修营在新疆和田开营。此次活动由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指导,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元宇宙科技传播专委会、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与领导力中心共同主办,新华网融媒体未来研究院协办。该活动旨在通过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实地研学相结合的方式,探索新时代背景下科学传播的新模式。
跨界探索聚焦科学传播创新
本期科考营汇聚了来自科学、艺术、传媒等多个领域的代表,围绕公众科学素养提升与青年思维能力拓展,开展深入探讨与实践。被誉为“陨石猎人”的科考导师俞斌在开营式上作主题演讲时指出,科学传播是连接未来与公众的重要桥梁,他号召青年群体以创新思维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回应和解决。后人类艺术家、苇草智酷联合发起人岳路平在现场发布两项行动计划:联合各方共建和田“新物种”野外科考与科普研学基地,形成常态化探索生态;启动“新物种”想象力开发者与可持续发展大赛,联合和田文旅等部门推出“问昆仑”专题赛道,挖掘昆仑文化与生态智慧的当代表达。
科考导师俞斌在开营式上作主题演讲
八日科考践行“没有围墙的实验室”
本期研修营将继续秉持“没有围墙的实验室”理念,依托新疆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地貌资源,在为期8天的行程中,由院士、科学家、艺术家、传媒人及大学生、中学生组成跨学科、跨年龄团队,深入和田、哈密、乌鲁木齐等地开展实地调研。营员们将走进沙漠陨石坑、史前生物化石层,踏勘早期人类聚落遗址和丝绸之路遗存,参与防沙固沙科技示范工程调研。在真实自然场景中开展以科学传播为核心的深度学习与实践,推动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落地生根。营员优秀成果将直接晋级“新物种”大赛,并有机会推荐至联合国平台进行海外展映。
和田科考,触摸文明与生态的千年对话
作为本次野外科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田地区承载着自然演化与人类文明交汇的独特使命。营员在玉龙喀什河流域实地采集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证据,探寻西域与中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交流轨迹;在策勒荒漠研究站参与科学观测,记录“草方格+微灌溉”技术在防沙治沙中的应用成效,提炼适用于全球干旱区治理的中国经验;在塔克拉玛干沙漠陨石富集区开展田野考察,探究地外物质与地球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奥秘。这些实践不仅拓宽了青年视野,也推动了科学精神在基层落地。
考察和田市洛浦县阿克斯皮力的古于阗国东城遗址
“新物种”打造科学传播多维实践平台
作为我国首个以“未来之问”产业畅想为主线的公益性平台项目,“新物种”自2024年设立以来,已形成以野外科考、“未来之问”AIGC大展、跨界研讨会、场景实验室、创意大赛和科幻电影节为核心的六位一体发展格局。项目入选2024年“全国科普研学十大品牌”,在推动科学传播范式更新、激发社会想象力和培育青年创新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成为科技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有益探索。
此次新疆科考是“新物种”项目的一次重要拓展实践,在“问昆仑”的创意赛道上,青年将以科学视角与文化思辨,孕育出属于中国创新者的可持续发展“新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