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flv1.neamco.com/gmw/videoroot/2018-10-12/1539321997696.mp3
【光小明的文艺茶座·声评】"一带一路"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不仅"走出去"还要"引进来"
导语: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一带一路”不仅是经济、贸易之路,也是文化、友谊之路。5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和地区不断拓展人文交流的宽度和深度,为“一带一路”建设夯实民意基础,筑牢社会根基,沿线国家人民心灵距离日益拉近。日前,记者邀约南京大学非洲所副教授、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刘立涛,请其为网友解读“一带一路”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南京大学非洲所副教授、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 刘立涛
光明网: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年来,中国政府在推动中国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上做了哪些工作?
刘立涛: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五通建设中“民心相通”的重要内容。为了推动文化交流,中国政府做了两方面工作:
一是顶层规划思想非常明确。这个规划除了2015年与2017年两份国家级的文件外,还有一份更具体的文件,就是文化部发布的《“一带一路”文化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该计划列出了要做的重点工作,比如建立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完善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合作平台、打造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促进一带一路的文化贸易合作。
二是中国政府方面制定了必要的保障措施,来推动文化交流。保障措施包括4方面内容:1是组织保障,即对外文化工作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文化部“一带一路”工作小组的指导下根据规划,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同时建立相应的考核监督机制,以形成良好的组织行动力。2是政策法规方面的保障。国家文化部签署和落实国际间政府文化合作协定,全面落实国家文化、外交和贸易政策,加强文化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同时建立和完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对外文化贸易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引导企业自觉遵守国际法律和贸易规则。3是资金保障。国家专门设立文化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专项资金,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中来。比如中国华夏文化遗产基金会专门设立了一带一路专项基金。此外,文化部还鼓励政策性商业性金融机构发挥自身优势,探索支持文化发展的模式,为文化项目提供金融支持。4是人才队伍保障。文化交流最终离不开人的主导与参与。一支有效的文化外交队伍对于进行文化交流这种公共外交而言是不可或缺的。文化部提出要培养这样一支队伍,同时对非通用语人才进行储备,引导艺术文化专业以及复合型经营人才投入这一事业中来。除了文化部外,教育部在2016年也发布了《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通知,提出推动教育互联合作、开展人才培养培训合作、共建丝路合作机制等举措。其他相关部委与省级机构也陆续发布了相关的文件,这些文件与举措从多个方面有力地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光明网: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推动下,中国文化开始走出国门。像中国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就先后被译配成多种语言,在非洲多国播出并广受欢迎。请问“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文化走出去方面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刘立涛:所谓文化走出去,是文化交流、文化贸易和文化投资三个方面的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机遇,更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契机。同时,只有全力推进文化“走出去”,把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展现给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展现我们自己选择中国特色的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以中国话语纠正西方偏见,消除国外对中国社会的误解,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2014年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合作,鼓励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贸易取得了积极进展。2017年,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产品进出口总额达176.2亿美元。
“一带一路”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作用不妨以中国文化走进非洲这个故事形式来呈现:
从2011年起原国家广电总局推出“中非影视合作工程”,又称1052工程,即每年精选10部电视剧和52部电影,外加5部动画片和4部纪录片,用6种非洲当地主流语言译制后在非洲发行播出,多家广电机构与上市公司参与了这一工程。2012年《媳妇的美好时代》在非洲播出,标志着中非影视合作交流的重要开端。此后,经过多家中国广电企业与上市公司合作,将大量中国电影、电视剧、纪录片等影像产品译出在非洲播出。中国传统的武侠片、动画片、青春偶像剧、特别是中国现代都市生活的家庭伦理剧非常受欢迎。《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有你才幸福》,《西游记》,《蚁族的奋斗》,《青年医生》、《老米家的婚事》、《平凡的世界》,《铁人》、《香巴拉信使》、《康定情歌》、《硬汉》、《失恋33天》,《重返20岁》,《左耳》,《熊出没》、《舌尖上的中国》等各类体裁的中国影视作品都很受欢迎,为非洲人打开一个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为参与这些工程的企业,也都通过文化活动获得了不错的收益。作为这一工程参加者之一,在非洲经营付费电视的中国四达时代公司在非洲10多个国家落地经营,其在2015年上线的两个中国影视剧频道在所有影响剧频道中收视率极高。目前它在非洲已有1000万订户,是非洲最大的付费电视供应商。据测算,非洲的付费电视市场到2021年营收有望达到60亿美元,四达时代自然也有望分得很大一块蛋糕。制作这些电视剧的中国企业同样如此,如华纳百录,通过提供《媳妇的美好时代》、《金太郎的幸福生活》《嘿、老头》等影视剧作品,共200多集,不仅扩大了企业在海外的影响力,而且通过出售版权,拓宽了市场,获得了不错的经济回报。
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海报
光明网:说到 “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中国文化在走出去,想请问在外国文化走进来方面目前情况如何?
刘立涛:确实,“一带一路”国家文化交流不能仅仅重视中国文化走出去,还要重视一个外国文化走进中国的问题。
中国政府也意识到要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走进中国,并且做出一些积极的努力。如中非合作论坛提出的中非人文合作计划,有力地强化了中非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非“文化共兴”思想,决定设立中国非洲研究院,打造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增强版,实施50个文体旅游项目,支持非洲国家加入丝绸之路国际剧院、博物馆、艺术节等联盟,打造中非媒体合作网络,继续推动中非互设文化中心等等,这些举措都有助于非洲文化引入中国。在2017年北京丝路高峰论坛上,中国政府也做了很大的努力,加上之前与相关国家签订的文化交流协定,对于将国外文化引入中国都是极有助益的。
目前一些重要国家的文化走进中国方面做得比较好。如中国文化部、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与俄驻华使馆合作举办的2015年俄罗斯文化节,在北京、上海、重庆、西安、深圳等多个城市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方根据俄方提出的项目,经过认真研究从中精心筛选确定了12个项目给予支持,涵盖了音乐、舞蹈、戏曲、大师班及舞台艺术对话等领域。中俄两国文化部合作确定了“2017-2019年合作计划”,双方将通过举办文化节、中俄文化大集等活动,促进两国地方间直接文化合作,扩大人才交流和文化交流。
对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另一个重要国家印度,最近几年在中国的文化活动也较多。如中国文联与印度文化关系委员会合作举行的2017年“多彩印度文化节”在北京、南京等多地举办,内容包括印度佛教文化遗产摄影展、印度歌舞表演以及印度电影集中展映等。
总体而言,相对于中国文化走出去,外国文化走进来做得还是比较少的,也是值得注意的。
监制:张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