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南宫一提起山,很多人大概会不知所云,因为南宫地处华北平原,哪来的山呀?再细琢磨一下,大概会想起小关村的那个土疙瘩——丹朱墓,可那也不是山啊?其实,南宫在古代是有三座土山的,确切的说应该是丘陵,我们古代的南宫人称他们为山,还起了三个很好听的名字呢!
最著名的,至今还存有一点痕迹的那要数紫微山了。紫微山地处南宫明代古城以北,也就是现在小关村的西北部,据县志记载,“紫微山在县北五里,平原广野隐然突起,为一方胜”。地理家说这是太行山余脉,自西北而来。紫微山实际为平原地区的一处绵延的丘陵,但清幽静谧,绿树成荫,对于很少甚至没有见过山的百姓来说,实为一处游览佳地,便称为山了,因此也被评为南宫十景之一,称为“微峦迭翠”。明代御史刘濂引退后便在此隐居,著书立说,人称微山先生。后来在此处还建起了紫微书院,书声伴着花香,传遍了整个南宫。清代康熙贡生李燮元曾书《登紫薇山记》详细记述了当时正在减少的紫薇山形貌及景色,可惜当地百姓经过几百年的取土平地,如今紫薇山已经消失,它附近只剩下那座孤零零的丹朱墓了。
龙岗又称鹊山,县志记载,龙岗位于县西二里,蜿蜒自西北来,也是属于太行余脉,后人在龙岗西建起了扁鹊庙,所以又称为鹊山,南宫十景中的“扁鹊旧封”便是此地。元代南宫人国子博士康继礼在《扁鹊庙记》中提到龙岗,至清代时早已被附近百姓取土夷为了平地。
南宫是龙凤呈祥之地,有龙哪能少得了凤啊?飞凤岗,也就是现在的老城,老城十字街便是飞凤岗的峰顶,南宫十景中的“平岗凤翥”便是指此而言。明成化十四年由于漳水泛滥,将老城淹没,冀州知府余瓒,南宫知县李麟选址飞凤岗作为新城。县志称“平地岗阜逶迤,轩然翔起”所以称为飞凤岗。整个县城以飞凤岗顶峰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几乎全部建在了飞凤岗上,古代便有“十字街上望四门”之说,建国后重修四街道路时将十字街向下平削了很多,但现在站在飞凤岗,还是可以把东西南北四街看到尽头,可以想象以前飞凤岗的高度。
南宫曾经的三座“山”如今勉强说只剩下半座了,曾经的光景也只能从故纸堆中去寻找它们的痕迹,从文字中去品味历史悠长的韵味,何必太息?事事如此,岂有恒常!(张华亮、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