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名家话文化】王彬:保护古都传统 提高文明程度 以文化自信提升北京的文化内涵
首页> 文化频道> 独家策划 > 正文

【名家话文化】王彬:保护古都传统 提高文明程度 以文化自信提升北京的文化内涵

来源:光明网2019-11-01 16:40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名家话文化】

保护古都传统 提高文明程度 以文化自信提升北京的文化内涵

——专访鲁迅文学院研究员王彬

  作者:陆旅星

  王彬,男,北京人。鲁迅文学院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学术执行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致力于叙事学、传统文化与北京地方文化研究。在叙事学方面,结合中国传统考订方法对小说进行研究,提出第二叙述者、漫溢话语等观念;在传统文化方面,侧重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禁书与文字狱,是研读中国古代禁书最多的学者;在北京地方文化方面,从城市建设与城市美学的角度,对城市形态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微观地理构想,参与了许多旧城保护与奥林匹克体育公园规划。学术著作有:《红楼梦叙事》、《水浒的酒店》、《从文本到叙事》、《禁书 文字狱》、《北京街巷图志》、《北京老宅门(图例)》、《胡同九章》与《北京微观地理笔记》。文学作品有:《沉船集》、《旧时明月》、《三峡书简》。主编有:《清代禁书总述》、《北京地名典》以及丛书多种。

【名家话文化】王彬:保护古都传统 提高文明程度 以文化自信提升北京的文化内涵

  记者:您作为北京地方文化研究的专家,在参与北京旧城保护等活动时候,对于北京的文化建设有何感想?

  王彬:北京的城市发展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才留存下了这座充满历史韵味城市。对于我们的城市,每个人都应该珍视她、爱护她,让她变得美丽宜居。历史旧迹不可复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要珍视北京旧城的原貌,保护现存古迹,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现代化而对历史留下来的宝贵财富进行随意破坏。

  “旧”与“新”是相对概念,不是生硬的对立关系。旧事物和新事物完全可以在一种和谐的环境中相互依托,相互映衬,从而各自展现独特魅力。没有旧事物就不可能产生新事物,所有的新事物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转化成为旧事物。北京的旧城有皇宫、城墙和胡同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在过去几十年里,城墙基本拆掉,胡同消失了一半多,大量的老建筑被陆续拆毁,所剩不多了。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中,我们要学会如何保护历史遗迹,从而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建设蓝图,让北京的历史与现实和谐共存。北京的文化传统是城市发展的根,一个没有文化传统的城市只能是一片荒漠。没有文化积淀,楼房再高,道路再宽,城市也是没有文化品位的。

  文化不仅通过图书记载、传播、认知,还要依靠城市的建筑实体来呈现,依靠当地的民间习俗来传承,北京习俗的载体无疑是北京的原住民。我们过去往往只唯书,只相信书籍的记载而忽略了城市建筑与原住民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将许多历史建筑拆毁了,比如北京西城区的南部原来有不少金代的建筑遗存,但是目前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而老城区的原住民,被拆迁后远离城区,原来的生活传统也随着他们的迁移,很难再保留下来,京味文化被稀释得越来越单薄。如何保护传统,尽可能多地保存北京的历史文化,包括人们之间的风俗习惯,需要认真研究与思索。

  记者: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过程中,蔡奇书记提出了四个文化(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的建设。在您日常研究或创作如何联系上述一种或几种文化呢?

  王彬:我关注北京的古都文化,对北京的城市布局、城市美学有所研究,并且提出了“微观地理构想”,即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到区域性地理,包括城市的道路、节点、建筑物、标志性建筑物、建筑区域边缘、天际线、建筑与人的关系等等,宏观的城市规划应该立足于微观,在微观领域的基础上进行宏观规划。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名人故居、王府宅第,乃至树木的种类与种植等等,都可以归纳到“微观地理”这个理念之下,一条街道怎么样形成,一个胡同如何变迁,都属于“微观地理”概念。以此为依据,在实践中,我对北京的旧城保护、奥体公园与奥森公园的设计规划提出过一些建议 ,使得一些文化旧迹保存了下来,比如砖塔胡同(北京唯一有元代名称的胡同,被称为北京的胡同之根)、砖塔胡同84号(鲁迅创作《祝福》与《幸福的家庭》等小说的地方)、八道湾11号(周氏兄弟故居),奥体公园内的北顶庙以及周边的龙王堂等。北顶庙是祭祀碧霞元君的庙宇,通过大家的努力,修复后的北顶庙与后面的水立方相映成趣而相得益彰。

  再比如我刊发在《光明日报》的有关中轴线的几篇文章,其中写道:“从正阳门城楼到天桥,近年修建了一条半封闭的绿地,中央是龟背大道,注明是北京的中轴线。但是,同样由于交通的缘故,原本连贯的中轴线被横切为若干段落。如果关闭南、北纬路与中轴线相交的路口,同时将永定门的城门打开,使其内外交融,一线贯通,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应将天桥作为建筑实体在原来的位置按一比一复原,适当挖开龙须沟部分段落,恢复历史原貌。”“应将乾隆御制的《皇都篇》与《正阳桥疏渠记》两座石碑树立在天桥两侧,与天桥共同构成这一带的地理标志。”这些建议已经受到有关部门重视。

  我的感觉是:在保护古都的文化时,首先要有成熟的思想理论,要能清楚地说明我们为什么要保护这个城市里的旧东西,保护的目的是什么,怎样去保护,可以采取哪些手段,只有把这些问题梳理清楚,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与呼吁,才能起到好作用,不要总是一味唱反调。北京目前的主要问题在于没有切实的理论与思想来指导实践。比如中轴线与城市布局的关系,林林总总的介绍大都是单纯讲中轴线的历史形成和在当代如何延伸,因此能不能通过中轴线带动北京城市布局,至少是旧城(二环路以内)的保护与改善,我在此自荐我刊发在光明日报的一篇文章《北京的城市布局与中轴线》,至少讲清了二者的关系。

  记者:您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北京地方文化的研究,国内和北京传统文化发展现状如何?北京的精神文明和旅游文化有哪些可以提升的地方?

  王彬:传统文化现在被重视,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但有个奇怪的现象是,好多家庭的小孩子被安排通过种种渠道去学习传统文化,但是成年人反而不像小孩子那样重视传统。这种现象应该得到纠正。我们的传统文化注重言传身教,家长的言行无形中会影响孩子世界观的形成,所以只有成人带头学习传统文化,并且用传统文化中好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才能给孩子带来更好的教育,带来文化自信。

  欧洲人大都信奉基督教,而且这个信奉会陪伴其终身,在一些重要的场合都有传统的礼仪要求,包括着装、言谈等都有规范,体现了他们的文化的自信。亚洲也是这样。2012年我去泰国大王宫参观,入口规定女士不能穿短裙而要穿长裙,于是从国内去泰国旅游的女士们都急忙去门口商亭买长裙。这一规定就体现了泰国人对自己文化的尊重。而我们国内,在重要场合的穿着比较随意,更有甚者,去年我去颐和园,看到有的游客衣着十分简陋,甚至有人打赤膊光着上身在园内游逛,这种行为就十分不得体,不仅对自己不尊重,对传统文化也是不尊重的。这种现象和北京的文化地位、文明程度极不相称。所以我们也应该对公共场合着装有所规定,杜绝一些公共场合不雅着装,以此来体现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尊重以及对他人的尊重。由此反思,北京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该有明确的内容界定,而不能消极地笼统言之。

  再比如,北京过去不流行养狗,后来电视台宣传养狗,于是好多人开始养狗,而且养狗成风。但是有关部门对养狗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措施,不能真正管理到位,从而出现了很多后遗症。现在有些人喜欢把“自我”挂在嘴上,“自我”的含义其实比较复杂,往往是是“自私”的另一种表述。对这些现象要认真研究,对症下药。城市文化首先是居住在此地人精神面貌的体现,如果居民的行为低劣,精神萎靡自私,那么这座城市就是不健康的。提升城市居民的文明程度,是北京地方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北京作为首善之区优要秀先考虑的。

  城市是相互学习的,其他城市学习北京,其他城市的经验当然也值得北京借鉴。现在北京开始拆除马路中间的隔离栏,理由是原来的隔离栏太高,影响市容,而且金属隔离栏被机动车撞毁后,容易损坏机动车甚至刺伤驾驶员。我最近去甘肃天水考察,看到天水有些街道也装了金属栅栏,但是不高,而且每隔一段距离在栅栏的顶端便摆放鲜花,把街道装点得十分漂亮。这样的护栏既可以保证汽车顺畅通行,也可以美化道路,还可以起到警示行人切勿随意穿越马路的作用。我们为什么不学习呢?

  总之,我们不仅要对北京文化建设进行认真研究,积极出台规范措施,从而切实引导城市文明,从北京人的文明角度做起。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从城市美学的角度进行研究,比如:道路宽度与建筑物的高度,商店的面宽与道路长度,建筑物的体量与区域面积,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城市历史与现代化建设,城市的天际线与建筑物高度,城市色彩与城市景观的关系等等,仔细分析、认真研究,从历史出发,坚定信心,进行现代化建设。这是夯实北京文化内涵,搞好北京城市建设与提升北京文明的基础。

[ 责编:孔繁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浙江建德:“以花为媒” 打造春日消费新场景

  • 乌鲁木齐社区文化丰富居民生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