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好手艺⑲】
我对着纸槽“跳”了35年“舞”
讲述人: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捞纸工、“大国工匠”周东红
“一帘水靠身,二帘水破心。”
啥意思?你看:我和搭档面对面,一个掌帘,一个抬帘,俩人必须完全同步,把捞纸帘垂直沉入水中,抬起出水面到45度角,然后再次浸入水中,抬起齐肩,再把成型的纸浆从竹帘上剥离。
有人说我俩像跳舞,那也是最单调的舞蹈。从1986年干捞纸工,这“舞”,我对着纸槽“跳”了35年,捞的宣纸有一千多万张。
一张宣纸从投料到成纸,要经历300多天、18个环节、100多道工序,技术难度最大的就是捞纸。宣纸的好坏、厚薄、纹理和丝络,全在这一“捞”上。
无论纸槽里的水如何“翻江倒海”,捞纸人的心必须纹丝不乱,因为不管纸浆浓度如何,只能捞两帘。每捞一次,入水的深浅和姿势都有细微变化,外人看不出,我们凭的全是经验。而且,纸张厚度要均匀,每刀纸(100张)的重量误差不能超过2克。
对捞纸工来说,纸张越薄越难、越大越难。1993年,公司接到订单,生产一种失传已久的“扎花”宣纸,成品重量只有正常品种的一半。那段时间,我和搭档整天守在车间,一遍遍试验捞纸的力度、角度,还参与到纸浆浓度的调配,了解“扎花”的的精髓、参透它的制作技巧。
后来,我们终于让“扎花”重现于世。啥样?薄如蝉翼,洁白如雪,那是我捞过的最薄的纸,真是漂亮!宣纸已有1500多年历史,为啥独特?就因为全是手工制作。这么独特的手艺,咱真该世世代代传下去。
总策划:杨谷
监制:张宁 廖慧
统筹:李方舟 李宜蒙
诵读:董大正
动画:张悦鑫
视觉设计:孔鹏
采访: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常河
制作:光明网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