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阅读,能带领我们奔赴宇宙深处,看见浩瀚星辰,能为我们内心注入更多温暖与力量,让我们有勇气踏上每一个新的征程。
“4·23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北京文博精选30本与文博有关的优秀佳作,推出【世界读书日·文博好书推荐】系列栏目,与大家一同走进书中精彩的文博世界。
《明宫冠服仪仗图》是根据明初中东宫冠服仪仗图彩绘稿本残卷整理而成,此稿本是明初内府所藏秘档,为明宫原藏之物,孤本,先后为清代高士奇、郑振铎旧藏,书中钤有“长乐郑振铎西谛藏书”行书方章和“长乐郑氏藏书之印”篆书长方印,是迄今所见最为珍贵、重要、全面的明代服饰的彩图文献,它既是明朝服饰制度从制定形成到初步发展的文献资料,又是一部色彩艳丽、绘制精美的服饰集锦,是明代服饰形象的全真复原。
《明宫冠服仪仗图》内有手绘彩图 318 幅,是有关明代初年冠服仪仗等图像资料最为全面、详尽的古籍,既补充了《大明集礼》载黑白线图之色彩,又增补了《大明会典》中所缺少附图的后妃礼、常服的全套彩图。本书由“冠服卷”和“吉礼、军礼、仪仗卷”两部分组成。原书中部分彩图所用矿物颜料,如青袜舄中的青金石,历经数百年后仍熠熠发光。
此书是在作者的博士论文基础上写成。作者对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进行了全面梳理。根据自然和考古学文化两方面特征,把燕山南北地区分为燕山以北和燕山及其以南两个地区,在对两个地区遗址详细分期的基础上,又将其划分为十八段、七期、三个发展阶段,并对十四种考古学文化的分布、特征、类型、分期、年代、谱系、聚落形态进行了详细讨论。
书中涉及的镇江营、转年以及雪山文化均与北京新石器时代考古有关。最后,作者重点介绍了研究区域内人地关系,包括居址位置选择、农业、森林与矿产开发对环境的影响等等。
此书对“三山五园”的石刻文物进行整理、研究,发掘它们在政治、历史、文学、书法、建筑园林及宗教等方面的价值,为“三山五园”的深入研究提供真实的一手资料。目前已出版的研究三山五园的相关书籍中多以建筑为研究对象,着眼于园中的山形水系、遗存建筑等方面,收录碑刻、石雕列目,而对石刻的文字及形制多有遗漏,十分可惜。
清代皇家园林中有许多特殊质地、形制的石刻,一般只在北京存留,如昆仑石、太湖石等,除质地精良外,文字部分也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此书以当代关于石刻学的理念指导研究,即按摩崖、刻石、碑碣、墓志、刻经、帖石分类。一些建筑上的匾、联,石桥上的券石多为皇帝御书题刻,此书将其分在刻石类中,目的是将园中石刻尽量收全,对分布在建筑、遗址上的石刻及摩崖石刻逐一进行登记、录文,按文物登记的要求进行。同时,作者还从文献中摘录了已佚或尚未发现的石刻文字,使其成为供读者欣赏和研究的资料。
该书是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及其所率领的科研团队,历时30年完成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由三卷组成。
第一卷《政区城市卷》,讲述了北京建城以来行政区划的演变,集中反映了从商周时代直至民国时现北京市域范围内行政区划、城镇居民点的变化,特别从辽南京至1949年北京历代城市及其所属郊区的发展演变过程,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北京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已发挥重大作用。
第二卷《自然环境卷》,讲述了北京地区自原始社会以来的自然环境变化。全面揭示了北京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主要构成因素自然气候、江河水系、森林植被、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等的变化过程。
第三卷《人文社会卷》,全面系统地表现了北京市域范围内不同时代人口、居民点、工农业生产、经济状况、交通运输、军事要塞等发展变化以及老字号、名人故居、宫殿、王府、坛庙、胡同等人文要素的情况。
20世纪20年代,日本京都学派代表人物青木正儿游学北京,在街头巷尾见到了耳目一新的北京风俗,他便延请民国著名画师刘延年绘制百余幅风俗图片。此后几十年,日本著名汉学考据家内田道夫碰巧发现了这些稀贵图片,为这些图的风俗作了文字解说,追溯风俗,道出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在图片绘制近百年后,老北京的众多民间岁时风俗逐渐消失,而这本记录北京风俗的图书终于荣归故里,回到北京出版。此书配以日本东北大学珍藏的117幅图片,分为八个部分介绍,分别为岁时、礼俗、居处、服饰、器用、市井、游乐、伎艺,展现了原汁原味的老北京风俗;杂以古神话、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深入解说北京久远的文化,给读者展现出饱满的、彩色的、有丰富内涵的北京。
春日时光好,正是读书时。阅己,阅世界,让我们一起踏上阅读之旅,在书籍之中探索文博、发现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