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寒:大寒宜近火,梅柳待阳春
作者:侯楠楠
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解释道:“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有三候:一候鸡始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大寒时节,鸡提前感知到了阳气的上升,已经开始准备着孵小鸡;鹰隼等猛禽盘旋在天空中,到处寻找食物来抵御冬日严寒;河流中的冰一直冻到深处,厚且坚硬,正是孟郊所说的“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的景象。
(点击图片观看动态海报)
《敦煌二十四节气》原画出自《不可思议的敦煌·与万物共生长》创作展——最佳创作团队奖「豆荚创意」小朋友们的集体创作。动画制作:满晨
大寒之寒,是古人的一种直观感受。从“寒”字的结构和汉字演变来看,宝盖头像是屋顶,最下边两点是“阶前冻银床,檐头冰钟乳”的冰雪景象,中间的部分则是一个人紧靠着茅草取暖。(此处与海报意象相符)即便我们通过气象数据比较过,小寒往往比大寒还要冷,但是大寒小寒正值三九四九期间,整体还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如何度过严冬,元稹写过一份指南:“腊酒自盈樽,金炉兽炭温。大寒宜近火,无事莫开门。”在火炉前喝点酒,没有事情就别出门了。大寒这一天,陆游正好要出门,“醉面冲风惊易醒,重裘藏手取微温。纷纷狐兔投深莽,点点牛羊散远村”,他的醉意被凛冽的西北风一扫而空,揣着手上路,看到连动物都藏进了草丛中,可见天气之寒冷。
“大寒迎年”,一般来说,大寒过后很快便是春节,赶年集、买年货,写春联,准备各种祭祀供品,洒扫除尘,除旧布新,这一系列为迎接新年所做的准备仍是最主要的民俗活动。此外,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还有“尾牙祭”这一传统习俗。“做牙”源于祭拜土地的仪式,二月二为头牙,后面的月份每逢初二和十六都要做牙,到了农历十二月十六日正好是尾牙,拜祭后的宴会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打牙祭”。
大寒过后,阳气渐渐生发,故而此时要抓住冬季进补的尾巴,广东地区会在大寒这一日吃糯米饭,以温散风寒、润肺健脾胃。还有的地方有吃“消寒糕”的习俗,因为“糕”与高同音,还有些地方要买芝麻秸秆,所谓“芝麻开花节节高”,这两种习俗都有着学业、事业、生活等方面步步高升的美好寓意。
“大寒三白定丰年”。“三白”,是指三场雪,意为大寒降雪,来年就能丰收。大寒节气,各地农活很少。北方地区忙于积肥堆肥,为开春作准备。南方地区要加强小麦及其他作物的田间管理。岭南地区作物收割完毕,平时看不到的田鼠窝显露出来,所以,大寒成为岭南地区集中消灭田鼠的重要时机。
天气极寒,新年临近,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所惦念的人。王羲之写过一幅《积雪凝寒帖》,是问候自己的好朋友的,他与这位朋友阔别二十六年之久,信中说“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这么冷的天气,王羲之觉得是“五十年一遇”,只能远远地思念、祝愿;他的儿子王献之也写过一幅《节过岁终帖》,“节过岁终,众感缠心”,王献之当时身体不太好,也很忧心家人的健康状况,便希望家人饮食睡眠一切都好,慢慢恢复起来。
今年大寒正好是除夕前一天。除夕的仪式感,王安石最懂。“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一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春节时,他见到家家户户忙着放鞭炮、饮屠苏酒、贴年画春联,一派崭新气象,信心大增,心情也轻松起来。陆游则过得比较简单,“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新年要换的桃符马上就要用了,他还没写,因此写得比较急,是“灯前小草写桃符”。
“小寒游子要思归,大寒岁末庆团圆”,今日,回家是最大的主题。这一天,有人还在忙碌奔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岁暮腊残,王湾在江苏连日行舟,心里想着老家洛阳,盼望北归的雁帮自己把家书带回去。有人轻装简行回乡,“若问归装何所有,担头只许插梅花”。还有人过年不能与家人团圆了。“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除夕夜,白居易在远方思念自己的家人,彻夜难眠。
“故乡”是一个庞大含糊的词汇,之于个体,故乡则是一连串的问题,是一些深深浅浅的记忆碎片,是最温暖的心灵归处。在《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中,王绩遇到从老家来的人,事无巨细地拉出了一个问题清单,从家人到园林,想一口气问个明白。王维则不然,“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他在外地见到从故乡来的朋友,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想问的“故乡事”那么多,可是从哪里说起呢?思来想去,他只淡淡问了一句家里窗前的梅开花没有,那种克制之下的复杂感受令人动容,虽质朴平淡,情感却更具张力。
今天,你回家了吗?
光明网×敦煌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