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春分: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作者:侯楠楠
转眼春已过半,春分到了。春分已经是春季的第四个节气,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春分所在的月份也被称为“仲春之月”。“分”意为“半”,《春秋繁露》中记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时,昼夜几乎相等,俗话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日也正好位于春季三个月的中点位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
(点击图片观看动态海报)
《敦煌二十四节气》原画出自《不可思议的敦煌·与万物共生长》创作展——最佳创作团队奖「豆荚创意」小朋友们的集体创作。动画制作:满晨
我国古代将春分分为三候:“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玄鸟”指的是燕子,“归燕识旧巢,旧人看新历”,燕子在春分前后从南方归来;“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春分之后,下雨时会打雷并伴有闪电。
春分,最有趣的习俗是“竖蛋”。“春分到,蛋儿俏”,这是一种看起来非常简单又极具趣味的游戏,有的地区还会进行此类比赛。关于蛋可以在春分日竖起来的原理,有学者认为想让蛋竖起来,主要是找准重心和受力点,跟春分无关。不过,古人认为春分日“寒暑平、阴阳均”,“竖蛋”便体现了这种对于平衡的想象。在许多地区,还有春分酿酒酿醋的习俗,亦是古人认为阴阳均衡才能调和出好酒好醋,类似仪式感正体现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崇拜和遵循。
此外,草长莺飞二月天,春分最普遍的习俗是放风筝。“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放风筝寄寓了古人对生活的美好祈盼。另外,仲春时节,“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很适合到户外活动,赶走一冬的懒意,加之春天风较大,也为放风筝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春分最重要的习俗还是祭日,《礼记》记载“祭日于坛”,在春耕开始之际,皇帝通过“祭日”这一官方仪式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作物丰收。明清时期,皇帝在日坛祭祀太阳,因此,旧时北京流行食用太阳糕,这是一种由大米和糖制成的糕点,谐音“太阳高”,取希冀太阳普照万物之意。
许多人疑惑,似乎还没怎么好好感受春天,怎么春天就过半了?“春不分不暖,夏不至不热”,这句俗语给出了一种解释。事实上,直到春分,气温还不稳定,常有“倒春寒”天气出现,近日河南部分地区还降了暴雪。苏轼也被倒春寒“伤害”过,他在《癸丑春分后雪》中写道:“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没想到春分还下雪,冬装收早了。另外,春分时的天气情况也是古人判断年景、预测天气的重要依据。“春分有雨是丰年”,春分下雨,意味着当年农作物丰收;“春分南风,先雨后旱”“春分早报西南风,台风虫害有一宗”,则是根据春分这一天的风向判断旱涝、台风等灾害。
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时节,绝大多数地区冻土层已完全融化,气温上升,春管、春耕、春种都将进入繁忙阶段,应该及时为麦苗做好春灌工作,施好拔节肥,防治病虫害;“春分茶,发嫩芽”,南方地区的茶树萌发新芽,茶农抓住宝贵时机采摘春茶,制作明前茶。另外,此时也是移花接木、植树造林的好时机,不过仍要预防“倒春寒”对农作物的危害。
春分日,春景渐盛。有人贪恋春光,“春人饮春酒,春鸟弄春声”,一句写四个“春”,重要的事情要说四遍。“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是许多人最早会背的诗之一,在这首广为传诵的小诗中,诗人孟浩然深深懂得“less is more”,他早起之后甚至没有出门,只以春风、春雨、鸟鸣等几个简单的意象,便将我们引向无限春光的广阔自然中去,韵味悠远。另外一首很有群众基础的诗是《咏柳》,“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曼长披拂的枝条随风飘动,春天简直美得不像话,让人忍不住下一句就要唱出“你浅浅的微笑就像乌梅子酱……”
春光无限好,见春草而思归也是游子的一种心理惯性。“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水流过花草丛生的原野,月光洒在上面,像覆上了一层薄薄的雪。可这么美的景色,却令诗人更加惆怅——“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春天都过了一半了,我却还不能回家。同样地,有一个春日的夜晚,李白也没有睡,“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一场由笛声引发的失眠,乍听有点扰民,但仔细听来,一曲《折杨柳》勾起了他的思乡情。当李白在想家的时候,杜甫在想李白。“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这首诗叫《春日忆李白》,在这个春天,身处渭北的杜甫看着自己面前的春景,甚至想问下chatGPT身在江东的李白眼前之景,恨不能与他即时分享,像不像跟你异地恋的男朋友?
春分,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趁着这最好的春光,走出门去,方能发现人生之真趣!
光明网×敦煌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