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记者 张倩 见习记者 林伊璇)6月28日,“保护文化遗产 绽放时代光彩——第十一届三山五园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首农香山会议中心举行。研讨会上,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了三山五园的文化内涵、分享了三山五园保护利用的现状,并特别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三山五园的保护与发展。
第十一届三山五园学术研讨会现场(林伊璇/摄)
三山五园是对位于北京西北郊、以清代皇家园林为代表的各个历史时期文化遗产的统称。三山即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即静宜园、静明园、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2020年9月,北京海淀三山五园获批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单位。
北京市文物局二级巡视员刘洪昌在致辞中介绍了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3年多来取得的成果。谈及未来三山五园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开展,刘洪昌建议,持续挖掘三山五园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推动文物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发展;加强文物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加强三山五园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
北京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建设离不开海淀区多个单位的协同努力。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张萌萌在致辞中分享了北京联合大学参与构建三山五园学术研究工作体系情况,他表示,“一会一刊一馆一平台”已成为示范区创建的一个亮点。
在主旨发言环节,北京市海淀区党史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赵习杰介绍了海淀从山水之区到绿色都城的巨大变迁,回顾了三山五园等重要文化遗产的历史发展脉络。颐和园是三山五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副园长王树标以颐和园养云轩院落为例分享了颐和园在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所做的探索。展望未来,科技发展将为三山五园保护利用赋能。济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从新质生产力角度探究了三山五园保护利用之路,他提出要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新质生产力和三山五园保护利用的有机融合。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李建平对各位嘉宾的发言表示肯定,他表示,三山五园的建设将对北京花园城市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在“对话三山五园”环节,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张景秋与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刘凤、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王猛、香山公园副园长章艳林、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吴晓敏、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教授郭巍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引领下三山五园的发展。
此外,研讨会还设置三个分会场,分别围绕历史考证与景观分析、内涵挖掘与价值阐释、遗产保护与创新发展三个主题展开研讨,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三山五园的文化内涵、保护利用的途径等方面作了充分探讨。
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市文物局指导,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委宣传部、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和旅游局、北京联合大学主办,三山五园研究基地、北京市海淀区文化发展促进中心、北京三山五园研究院、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基地、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承办。会议共收到论文55篇,来自70多个单位的160余人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