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这个京郊小镇,何以独占全球提琴三成市场?
首页> 文化频道> 要闻 > 正文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丨这个京郊小镇,何以独占全球提琴三成市场?

来源:新华网2024-11-18 20:33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题:这个京郊小镇,何以独占全球提琴三成市场?

  开栏的话:

  乡镇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细胞。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展出诸如纽扣、拉链、打火机等一个个细分市场的全球“隐形冠军”。这些扎根农村、背靠城市、面向全球的“小镇大业”,是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直观答案,也是中国经济充满活力的底层逻辑和动力源泉。

  即日起,新华社新媒体专线推出“中国经济样本观察·‘镇’了不起”系列报道,走进这些“隐形冠军”乡镇,讲述“小镇”何以成就“大业”、何以从手工作坊发展成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一股“镇”力量的生动故事,展现中国经济广阔的发展空间、强大的抗压韧性和蓬勃向上的生命活力。

  新华社记者令伟家、刘雅萱、卜寄傲

  从市区驱车一路向东,就进入了北京市东北端的平谷区。平谷是北京的菜蓝子和果园子。鲜为人知的是,这个盛产大桃和蔬菜的远郊区,还有个闻名世界的“提琴之乡”——东高村镇。

  高峰时节,东高村镇每年生产的提琴达30万支,约占全球销量的三分之一,销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超过7000万元。

  一个种桃卖菜的传统农业小镇,何以瞄上一件西洋乐器,又何以独占全球提琴三成市场?“镇”了不起的背后,有什么成功密码,又藏着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图为北京市平谷区东高村镇小提琴环岛。新华社发

  7个人的星星之火,7000万元的燎原之势

  提起东高村镇的提琴产业,刘云东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

  1988年,一个偶然机会接触到提琴制作的刘云东,看见村里有众多走村串巷的木匠,便萌生了把大家组织起来制作提琴的想法。

  就这样,7个年轻人凑了7000元,租下村里的旧库房,成立了北京新星提琴厂。懂木匠活儿的村民,也照猫画虎,做琴头的,做琴轴的,做琴马的……一时间,东高村家家刨子斧头声,人人投入到提琴配件的生产中。

  随着订单逐渐扩大,东高村的业务从生产配件转向整琴制作,户户冒烟的“家庭作坊”,也向规模化、标准化的企业集中。到2008年,全镇提琴年产量达到30万把,远销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地,产值高达7000多万元。

  9月12日,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的员工在小提琴生产车间忙碌。新华社记者 闫建华 摄

  记者采访时,刘云东已经退休,他创建的北京新星提琴厂,已更名为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在宽敞明亮的生产车间,公司原工会主席耿占华回忆起创业时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不懂制作技术,刘云东就开车去市里,把北京星海提琴厂退休的老师傅一个个接过来,手把手地教村民;没有熟练工人,刘云东就将各地国有提琴厂的下岗工人招聘过来;没有订单,刘云东就背着提琴,去各个琴行和音乐节推销,慢慢地东高村提琴的名气就传开了……

  “第一个大单拿到手的时候,人手不够,刘云东就自己上手干。因为过度劳累,他右手三个手指,被锯子齐齐锯断。”回忆起这些创业往事,头发花白的耿占华,禁不住有些哽咽。

  正是靠着这股干劲和韧劲,东高村的提琴产业滚雪球般发展。“2008年的时候,工人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500多人,还满足不了需求,琴轴加工、琴头打磨等还要外包出去。”耿占华说,“那是公司发展最快的时候,老师傅带新工人,公司的技术水平突飞猛进。”

  用心和木头“对话”:最好的琴永远是下一把

  “我喜欢和木头打交道,我要把这件事做好。”这是刘云东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43岁的安徽亳州人陈凤军,18岁就来到东高村镇学制琴,至今已满满25年了。这位看着东高村提琴事业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老匠人”,如今已是华东乐器的技术总监。陈凤军工作室的墙上,一面挂满了锯、钻、刨诸般工具,一面陈列着各种国际性的奖状奖杯。

  9月12日,在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制琴师陈凤军在制作小提琴。新华社记者 闫建华 摄

  “刚到提琴厂的时候,一坐就是一整天,也有屁股坐不住的时候,也有特别烦特别腻的时候。”陈凤军说,但干着干着就爱上了这行,“能把十把琴设计出十种不同的演奏声音,是一种奇妙无穷的成就感。”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制琴专业的刘尊飞,2018年来到华东乐器,如今也有了自己的工作室。他一边梳理手里的琴弦,一边和记者攀谈:“我手里的每一把琴,都要做到我最好的水平。”他说,但手艺总在不断进步,“所以,最好的琴永远是下一把”。

  做提琴,就是和木头对话。据刘云东的大儿子、华东乐器总经理刘凯介绍,从阿尔卑斯山等地进口的云杉、枫木,需要烘烤并存放5至8年,才能用于制作提琴。

  9月12日,在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制琴师刘尊飞在制作小提琴。新华社记者 闫建华 摄

  “产地不同、树龄不同、季节不同、干湿不同,做出的提琴音质就会不同。”刘尊飞说,“其实,木头是会说话的,只是需要你用心去倾听。”

  雕刻琴头、做好琴箱背板弧线,是制琴手艺的难点,“面板最薄处只有2.2毫米,毫厘之差,都会影响提琴的音色。”刘尊飞说,“你的作品‘出生’的时候,相当于你给它赋予了生命,那个时候就会有一种强烈的成就感。”

  跟工作车间的流水线作业不同,陈凤军、刘尊飞制作的提琴,从选材、制作到上色、成型,一把提琴需要两三个月时间,真正算得上“精雕细琢”。但是,价格同样可观,从几万元至十几万元不等。

  转“绿色”型·升“高端”级·走“多元”路

  2008年,东高村的提琴产量,达到了历史高点。但随着竞争加剧,产量上去了,利润却止步不前。刚从父亲刘云东手上接过企业的刘凯回忆,一把普及型小提琴两三百元,还覆盖不了材料和人工成本,生产得越多,就赔得越多。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公司转变批量出口的营销方式,以国际化标准改良产品细节,提高制作水平和装配工艺,从普及提琴向中高端转型。公司从高校招聘制琴专业人才,成立了5个工作室,专门接收定制的高端订单。

  图为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提琴(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闫建华 摄

  “压缩低端产量,做好中高端市场,打造品牌价值,提高提琴的附加值。”刘凯说,改良后的小提琴价格,由原来的300元提高到800元。“现在年产量不到10万把,产值反而增加了不少。”

  油漆是提琴的“脸面”,也是提琴档次的重要标志。初创阶段所用的化工漆,既污染了环境,也让东高村镇的提琴产业面临被国际市场淘汰的命运。

  图为北京华东乐器有限公司制琴使用的油漆原料(9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雅萱 摄

  “做不了环保漆就要被淘汰。”刘凯说,“一轮轮的环保检测,一次次的市场检验,我们也差点就死掉了。”

  但现在东高村镇的提琴,都用上了天然的“绿色漆”。华东乐器的展柜里,摆放着“姜黄”“紫檀”“松香”等各色油漆玻璃瓶。

  “我们从天然植物和中草药中提炼出不含甲苯、甲二苯的油漆,不同季节按不同配比来调料,喷漆车间也完成了安全、环保升级改造。”刘凯说,虽然成本增加了不少,却实现了绿色转型。

  依托提琴制造,东高村镇开始打造“中国乐谷”,向音乐培训、文艺演出多元融合的产业形态挺进。记者采访时,华东乐器有限公司已将部分原有车间改造成了音乐活动厅、提琴文化体验馆。

  图为东高村镇的中国乐谷·村播学院总部基地。新华社记者 刘雅萱摄

  “公司与中央音乐学院等高校合作,每月联合推出一场培训会和音乐演出。”2016年成立的华东音乐城,坐落在中国乐谷园区内,仿佛一串漾起的乐符。音乐城总经理刘旋说,公司正在向教育培训、国际音乐文化交流方面探索和延伸,力图把东高村镇打造成一个集乐器制作、音乐培训、交流演出于一体的立体型乐谷。(视频记者:闫建华)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九次峰会即将举行

  • 里约植物园有200年前种植的中国茶树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