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大地之歌·二〇二五美丽中国纪事”展览现场。
“减碳大亨桌游”组件。
(本文配图由主办方提供)
李小云教授(左)向村民展示项目规划。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之际,“大地之歌·2025美丽中国纪事”系列展览在北京、浙江杭州两地举办。展览由中国文联指导,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汇集了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100个实践案例与100份未来提案。
每一个案例,都是一个久久为功的故事,讲述着以文化艺术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
扎根大地的实践
“文化艺术并非是风花雪月、锦上添花,它是扎根中国大地的实践引擎,是推动参与社会进程的有为之举。”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高世名说。这从本次展览的核心内容——“美丽中国艺术实践案例文献库”可见一斑。文献库精选实践案例,涵盖“自然守护”“生态建设”“民生普惠”“育见未来”“城市进化”“文旅融合”“乡土共筑”“文化激活”“在地发声”“文艺扎根”10个议题,全面展现艺术在社会与生态治理中的创新作用。
“列岛·影像志”是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的社会实践项目之一,2019年由牟森教授开设,至今已是第六年。项目聚焦中国东南沿海,以不同家庭背景、各种职业和年龄层的人物故事为叙事背景,形成列岛群像,以纪实摄影手段呈现,从而展开列岛的家庭变迁图景。6年来,宁波石浦、舟山嵊泗、台州石塘、宁德霞浦、福州平潭,从浙江到福建,东南诸岛在影像中渐次展开。牟森说:“我们有200多位同学参与实践,积累了成千上万张图片。这是艺术的,也是社会的;是瞬间的,也是标本的。吾土、吾族、吾民,累积成‘连续的整体’,对我来说,这就是美丽中国。”
云南西双版纳的河边村曾是一个只有57户瑶族村民的贫困村寨。2015年,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小云带领团队入驻,启动为期10年的脱贫与乡村建设实践,让传统瑶寨连接现代生活。团队通过政府资金和社会捐助,帮助村民改善住房与卫生条件后,提出了“瑶族妈妈的客房”模式,利用闲置房间发展会议与研学旅游,带动当地妇女参与经营。在实现脱贫后,团队推动生计多元化,鼓励村民恢复养蜂、种菜、割胶等传统农业,探索“农旅融合”的发展路径。“美丽中国不仅是自然环境之美,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李小云乡村建设团队代表侯玉峰说,让人们享有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人文环境,是自己不断努力和奋斗的目标。
在广东深圳,以游戏化学习促进“双碳”科普的行动正在进行中。该项目由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蔡天抒团队统筹,2024年7月—8月,首阶段推出了6期游戏化学习课程,以北极熊剧场、温室气体手链、苹果产业链减碳扑克等沉浸式体验,引导儿童理解气候科学、碳足迹和可持续生活。课程同步开发教具“减碳大亨桌游”,融合“大富翁”机制、减碳行为卡牌与碳交易规则,将知识延伸至家庭场景。据悉,该项目当前正在完善课程与教具,拓展其在校园与社区的应用,探索低碳教育的长期落地机制。
这些实践都给当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放眼中国大地,关乎美丽中国建设的叙事正在不断生长:文艺工作者深入田野,以创作介入乡村生态、城市更新,让一个个美丽中国艺术实践在广袤大地上广泛落地,产生久久回响。
汇集志同道合者
面对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命题,艺术实践不仅是方法论,也是人们感知世界、定义自身与时代关系的一种通道。
2021年,中国美术学院成立美丽中国研究院,依托自身艺术人文优势与服务城乡营造的经验,积极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艺术力量。经过4年多的探索,美丽中国研究院逐步构建起从理论研究到社会实践的工作体系,积累了众多实践案例,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
在此前的两届“大地之歌”展览中,中国美院美丽中国研究院已汇集超过300个调研案例与200份未来提案,形成了一幅持续扩展的“波纹地图”。今年的展览以100个最新案例与100份未来提案,进一步丰富了这张地图。
从2022年“特写——美丽中国的一百个艺术实践”展览,到2023年与2024年的“大地之歌·美丽中国纪事”展览,再到“美丽中国国际巡展”分别在韩国首尔、英国伦敦等地亮相,一系列展览让美丽中国艺术实践在海内外激起层层涟漪。
这一过程中,越来越多志同道合者在美丽中国的愿景下产生交汇与共振。
——“美丽中国学习中心”由中国美院美丽中国研究院与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联合设立,是全国首个集中展示与美丽中国建设相关的文化和旅游案例的教育平台。中心自2023年开放以来,累计接待超3万名学员和近700名国际官员,成为生态文明教育与国际传播的平台。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王战萍说:“未来,学院将与中国美术学院以及更多伙伴一起,继续深入探索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以艺术赋能地方发展,以实践诠释生态文明。”
——3年来,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与中国美院美丽中国研究院深化交流合作,探索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艺术展现的课艺融合范式,通过课艺融合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以艺术语言讲述美丽中国的生动故事。
——今年“大地之歌”展在自然资源部宣传教育中心设立展区,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七大生态单元为叙事框架,系统呈现全国典型的生态文明建设案例。展览特别强调艺术在生态建设中的独特作用,不仅作为生态知识的感性载体,也在城乡治理与文化活化中提供方法支持。
聚沙成塔,涓滴成河。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余旭红说,“大地之歌”不仅是对过去工作的回顾与展示,更是一场动态的、持续发生的社会现场与公共互动。面向未来,中国美院将以“美丽中国+”为平台、孵化器、链接站和实验室,进一步拓宽工作格局,积极融入国际可持续发展议程,把美丽中国的故事、理念、经验分享给更多人。
记者 赖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