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漫动时节】
银汉迢迢又一年
七夕如约在人间
作为中国最浪漫的传统节日之一
2006年七夕节被列入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七夕从星辰传说中走来
凝聚了古人对美、对技、
对心灵手巧的无限向往
也映照着一代又一代人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图片由AI生成
古时的七夕,又称为乞巧节
“乞巧”习俗最早可追溯至汉代
《西京杂记》记载:
“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
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少女们在夜色中穿针引线
摆瓜果、供花粉、食巧果
少女们或摆瓜果、供花粉、食巧果
在庭前月下,用金缕丝线穿针线孔
祈愿心灵手巧、未来可期
到了唐代,乞巧节愈加热闹
长安城里“七夕人家乞巧忙”
姑娘们将绣品悬于窗前
任晚风拂动,展示心意与手艺
至宋代,民间又兴“投针验巧”之俗
将绣针轻放水面,观针影成纹
期待“得巧”的吉兆
图片由AI生成
“巧”在古人眼中
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美德
织女不仅是爱情的象征
更是勤劳与智慧的化身
女子乞巧,乞的不只是绣花的巧手
更是对生活技艺、柔韧之心的向往
乞巧,并不等于取巧
相反,它恰恰是反取巧之道
用心织一匹布、做一双鞋
哪怕只是穿过一根针
都是在向宇宙发出一种
静默而坚定的信号:
愿以专注换美满,以勤劳换美好
以细水长流换深情久远
图片由AI生成
真正的“巧”
从不来自侥幸的捷径
而是岁月中一次次重复
沉静、专注的手艺与情意
是脚踏实地、日积月累的结果
最动人的浪漫,从不虚浮
而往往藏在点滴之间、藏在不动声色里
时至今日
乞巧的仪式已逐渐淡出日常
但那份对美、对爱的向往
依旧在人心间流淌
七夕得巧的祝愿之中
仍回响着古人月下穿针的初心
在日复一日的勤劳与相守中
用自己的方式“乞巧”
图片由AI生成
浪漫并不总是惊天动地
而是藏在一针一线中
在一饭一蔬里
在我们用心经营生活的
每一个片刻里
愿今夕我们都不取巧
在每一次脚踏实地中
把日子过成诗,把心意缝成爱
光明网“漫动时节”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