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漫动时节】
每逢七月初七,暮色漫过窗棂
古时女子会净手焚香
在案上摆开彩线、绣针与瓜果
开启七夕独有的“乞巧”仪式
借星光正好的夜晚
向织女祈求一双巧手
让针与线在指尖生出万千锦绣
也让生活被细密的美好缝缀满当
当长安城的月华如练洒向绣架
蜀地女子以七孔针乞取灵心巧手
女子们把祈愿折进一寸丝帛
一枚针,一缕线
串起的不止是针黹之技
更是千年东方美学的浪漫传承
图片由AI生成
如果说乞巧是少女们的仪式感
那么蜀绣就是这份巧思的延续
蜀绣,起源于川西民间
汉末及三国时,蜀绣已经驰名天下
成为稀少、珍贵和奢华的丝织用品
东晋以来与蜀锦并称“蜀中瑰宝”
唐宋时期蜀绣渐与绘画合一
蓬勃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格
明清时期便与苏绣、湘绣、粤绣
并称“中国四大名绣”
蜀绣以软缎、彩丝为主要原料
12大类、122种针法编织万千世界
施针严谨,用线工整稳重,设色典雅
既长于刺绣花、鸟、虫、鱼等
细腻而生动的图像
又善于表现山水磅礴的气势
构成上百种纹样,千变万化,美不胜收
图片由AI生成
“蜀中女工巧,针脚落花飞。”
每一道针脚,都是时间的笔触
每一匹绣锦,都是诗的注脚
古时蜀地的绣娘
或许也曾在七夕夜乞巧
将这份对手艺的敬畏
融入日复一日的刺绣中
乞巧,是东方女性的智慧与审美
是古人生活里的温柔心事
2006年蜀绣被列入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
蜀绣传艺,以匠心承文化
让“巧手”的定义有了更厚重的承载
不止是穿针引线的娴熟
更是将生活意趣、自然灵秀
绣进织物的匠心
图片由AI生成
蜀绣的巧
藏在屏息穿针的温柔里
时光流转,乞巧楼渐渐远去
一位位守艺人依旧握针穿线
用双手与岁月对话
落针起线的回环往复间
口传心授、代代相传的蜀绣绝技
通过彩丝的相互交织
已然穿引起蜀地千年的历史
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图片由AI生成
从西汉扬雄笔下
“若挥锦布绣”的华美篇章
到今日国际舞台上的文化名片
每一幅锦缎、每一针绣线
都缠绕着历史的脉络
跨越时空的针脚
将对生活的热爱、对文化的坚守
一针一线绣进时光
让“巧手造美,匠心传情”的故事
在岁月里永远鲜活
编织起传统工艺与现代文明
交融共生的锦绣画卷
图片由AI生成
光明网“漫动时节”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