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荷塘旁,化妆师正全神贯注地为小演员郭津妍描眉、涂唇、盘发、簪花……
9月12日上午8时,北京大观园的藕香榭内,来自北京市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板桥学校的60多名小演员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演出前的准备工作。
“2025·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于12日上午开幕,在19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拍摄地北京大观园内,同步开展“观园寻梦——红楼主题穿越活动”。
17岁的郭津妍,是高三年级的一名学生。为让经典“活起来”,郭津妍和同学们在4个月前就开始了剧本的创作。“我们今天早上6点多就出发了,化妆、梳头、换服装,大概需要精心准备两个多小时,希望能以最好的状态和大家见面。”郭津妍说。
上午10时,演出正式开始。树影婆娑、秋风轻拂,亭台楼阁、水榭回廊尽显古韵。小演员们身着戏服穿梭其间,让人仿佛置身红楼世界。
“这园子都竣工了吗……且随我来。”头戴官帽、留着长须的“贾政”出现在曲径通幽处,以一段精彩台词拉开演出序幕。
随后,市民游客跟随小演员的引导缓缓步入大观园景区。
秋爽斋前,“李纨”和“贾探春”早已在此等候:“从此后,我定于每月初二、十六,这两日开社。方才是海棠诗开端,就叫个海棠社罢。”
《宝玉挨打》篇章中,“小戏骨”炉火纯青的演技,剧本紧凑周密的编排,让这场冲突既显得十分惊心动魄,又合乎情理之中。
进入《茄鲝宴》篇章,众女眷一起说笑玩闹,赏景饮酒;《妙玉品茶》篇章中,小演员变身“说书人”,将“云空未必空”的哲思娓娓道来……
11时许,《黛玉葬花》篇章开始了。郭津妍扮演的林黛玉,头戴珍珠发钗,身穿白紫色长裙,在粉垣碧瓦之中翩翩走来。大家纷纷举起手机拍摄。
“这段戏主要讲述了黛玉见落花飘零,感怀身世,以锦囊收葬,借葬花自喻的动人故事,体现了黛玉的高洁和细腻,每句台词、每个动作都是我们的‘主创团队’一起精心设计的。虽然只有9分钟表演时间,但在台下,我们已经排练了很多次。”郭津妍告诉记者。
120分钟,6个精彩节目依次上演。
演出完毕,一位游客拉住郭津妍:“小姑娘,你表演得太好了,能让我的爸爸妈妈和你一起拍个照吗?”郭津妍欣然答应。
“红楼梦主题穿越活动是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结合北京特色开展的教学实践探索,通过打造赏、游、学、玩的多维互动体验,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让他们走进经典故事,感受文化魅力。”北京市学习科学学会副会长马福贵介绍。
“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故事非常符合书中情节,小演员们的仪态拿捏得也很到位,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来自北京海淀的彭女士说,她在看到活动现场的日程表后,特地来赴这场“红楼梦之约”。
记者了解到,“2025·北京社会科学普及周”于9月12日至16日在京举办。本次活动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北京市科协、北京市社科联、北京市社科规划办、北京市西城区委区政府联合主办。本届社科普及周围绕“赓续中华文脉 繁荣首都社科 建设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首善之区”这一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上线下活动,呈现多元丰富的社科知识内容,让观众沉浸式体验社会科学的魅力。(光明网记者 李卓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