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16日至17日,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将在西安举行。会前记者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从多件馆藏珍贵文物中领略灿烂秦汉文明,并亲身体会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深度应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李伯玺摄
将展览馆“搬进”博物院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座以集中展示秦汉文明的缘起、发展、贡献为宗旨的博物馆,旨在以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藏为基础,以考古资料为实证,重点展示秦汉文明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奠基作用。
秦汉馆展陈共分为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及两个常设专题展“城与陵”“技与美”。基本陈列采用"大历史+小专题"叙事框架。两个常设专题展既是对基本陈列“秦汉文明”的呼应与深入阐释,又分别从考古与艺术两个方面展示秦汉文明的灿烂与辉煌。
秦汉馆陈列中有一项设计颇具巧思,那就是将科技馆、美术馆等多种展览形式搬进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步入“动能——科技成果的助力”这一板块,映入眼帘的是以蓝色为主色调的展示空间,与其他展厅在视觉上有明显差别。
秦汉馆讲解员介绍,由于这一单元讲述的是秦汉时期科技方面的成就,因此展厅在设计上有意向科技馆靠拢,无论是色彩搭配、展品布置,还是文字介绍以及多媒体展品的使用,都与科技馆别无二致,此外还准备了部分展品供观众进行触摸互动。如此一来,进入这个展厅的观众可以从视听、触觉等多角度深入理解秦汉时期在科技方面的重大成就。
灞桥纸残片藏品及可触摸复制品 张晨昊摄
常设专题展之一的“技与美”展厅则更像是一座美术馆。与其他展厅不同,整座“技与美”展厅以纯白色为主色调,墙壁上也没有大篇幅的文字介绍,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留白配上简短的文字描述,能够让观众沉浸式欣赏和感受秦汉时期人们丰富且多元的形象世界。
“技与美”展厅 张晨昊摄
在展陈方面,“技与美”展厅也更注重让观众借助多感官亲自体验历史之美。用朱砂复原陶器上的文字,全息投影再现汉代曼妙舞姿,种类丰富的香料让展厅沉浸在香气之中,香料互动展台的设置也让观众能够亲自嗅闻到古人对香的追求……在这里,严肃的历史和自由的艺术相互交融,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松弛和心灵上的滋养。
汉代舞蹈全息投影 李伯玺摄
数字化与无障碍技术丰富观展体验
除了传统的“展品+文字”的展出模式,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也十分注重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在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让观众拥有全新的观展体验。
2025年9月8日,秦汉馆推出陕历博首个以唐代陵墓壁画为主题的VR大空间沉浸式数字体验项目《壁画那边是唐朝》。该项目融合12K超清采样、AI高精度三维重建、智能手势交互与端云协同3D引擎技术,呈现出电影级视觉效果,将《马球图》《狩猎出行图》《客使图》《观鸟捕蝉图》等壁画,从静止的展品跃升为“可进入、可交互、可感悟”的鲜活历史场景。
记者体验《壁画那边是唐朝》数字项目 李伯玺摄
记者亲身体验了这一数字体验项目。在约30分钟的体验时间里,整个人仿若“穿越”回唐代,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人仿佛置身千年前的长安城,每一次行动都是在与历史互动。马球比赛、皇家狩猎、万国来朝等多个历史场景的生动再现,让记者沉浸式体验大唐盛世的文明风尚及皇室威仪,深入章怀太子墓参与壁画绘制过程则让记者近距离感受壁画艺术。
在“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随处可见。展览原创9大多媒体装置,通过原创的、颇具科技感的数字媒介的方式,与具象化的文物及团组内容形象化,带给观众以视觉震撼。
“动能——科技成果的助力”章节中,“天人合一”数字展示用横跨两层的数字帷幕提供360度的沉浸式视听效果。步入其中,有站在大地之上仰望星空之感。在四季更迭和节令变换的层层推进中,让观众体会自然与人世间的某种难以言说的秩序,从而深入理解“天人合一”这一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
《天人合一》数字展示 李伯玺摄
在基本陈列展的最后,还设置了一系列电子互动屏幕。触摸屏幕并在屏幕前做出拱手的姿势,屏幕中的“古人”便会现身进行回礼,不同身份的“古人”还会有不同的行礼方式。借助电子屏幕进行古今互动,犹如通过“中国大宁”铜镜看到古代的自己,让观众在离开展厅前以古人的身份回望整个展览,加深对展览的理解和认体会。
观众透过屏幕与“古人”互动 李伯玺摄
除此之外,无障碍设施也遍布秦汉馆的每个角落。在常设专题展“城与陵”中,播放的宣传片会同步搭配手语播报,方便聋哑人观看理解;大部分展柜高度较低,便于坐轮椅的观众和身高较低的儿童进行观看;在“城与陵”展厅内部,斜坡取代了大部分的台阶,不仅体现西安建城的艰辛,也方便坐轮椅的观众在展厅内部参观。
宣传片的同步手语播报 李伯玺摄
这些无障碍设计不仅便利了特殊群体观众,也体现了陕历博秦汉馆对人文关怀的重视。(光明网记者 张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