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锦绣中华庆双节】
光明日报榕江10月6日电(记者陈冠合、吕慎)一幢幢吊脚楼飘出清甜的米酒香,一个个火塘前围满了翩翩起舞的人,一队队姑娘小伙儿弹起侗族琵琶,银铃般脆亮的歌声直上云霄……
中秋夜的贵州榕江县古州镇,成了歌的海洋、舞的海洋、欢乐的海洋!这边厢,各地游客醉在侗风苗韵中;那边厢,数万球迷欢聚“村超”绿茵场……
“晚上是流量高峰,各‘工种’都打起精神来”“高速路口的值守可别放松”“球场服务很热情,保持住”……镇政府门口,十几位青年志愿者正接受镇长高照光的调度。
“放心吧,一定让游客看到最美的榕江!”“盼了好几天,就等今天‘上岗’啦!”……志愿者们七嘴八舌地应着,一个赛一个劲头足。
高照光欣慰地笑了。
“他们不少家在外地,假期都主动留下来忙活。榕江现在是热门旅游地,节假日更需要人手。”说话间,他不由得回想起自己初到这里的情形,“我2008年到凯里求学,这儿的美丽山水、多彩风情,很快就吸住了我的心!”大学毕业,这个山东小伙儿选择留在榕江。
“那时交通不便,很少回家,可我一点儿也不孤单。”高照光至今记得在榕江度过的第一个中秋,几位侗族嬢嬢上门邀请他:“小高,到家里一起吃饭呀!”此后,这一幕几乎年年上演。
“后来,节日就忙了!榕江脱了贫,又搞起‘村超’,发展越来越好。”高照光说,“我把父母从老家接来,又成了家。现在,早就是榕江人喽……”
边走边聊,不觉到了涛声阵阵的都柳江边。
“注意安全,可不敢扎猛子游泳!”两位女志愿者正结伴执勤,一个细细叮嘱在河边戏水的娃娃们,一个俯身查看曾被洪水淹没的水位线。今年6月,古州镇连续遭遇了两次特大洪水灾情,这让大家更留心防范水患。
高照光向记者介绍:“两位都是大学毕业后来镇政府工作的。这是杨美芳,福建人;这位是粟素妮,湖南人……”
听记者问起在异乡过中秋的感受,湘妹子素妮答得爽利:“不是异乡,是第二故乡!”她笑着一指清凌凌的江水,“我来这里3年了。今年发大水那会儿,是榕江父老的团结、全国人民的爱,帮我们渡过了难关。我们怎能不守护好这美丽家园呢?它,就是我们心里的明月!”
《光明日报》(2025年10月07日 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