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中秋,栾川县潭头镇大王庙村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状元巡游”与“古村奇妙夜”活动。
傍晚,古桥老宅间的灯笼次第亮起,披着月光的大王庙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书生赶考、文曲星耀的岁月。游客们手提传统花灯,跟随“状元”队伍穿梭于古道上,在朦胧月光下体验传统文化与红色历史的交融。
“状元巡游”现场 胡占楠 摄
巡游队伍途经孙家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百年桂花树。1939至1944年间,河南大学农学院曾在此流亡办学。村里93岁老人孙士全回忆当年时提到,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环境,村民们纷纷搬进窑洞,腾出院落供河大办学用。
战火中的守望相助,不仅让教育火种得以延续,也让当地的耕作技术在农学院帮助指导下得到了显著提升。此间每逢中秋,师生与乡亲们便相聚于桂花树下庆贺丰收,虽处乱世,亦成团圆。时至今日,桂花树愈发枝繁叶茂,这段烽火岁月,成了村落最珍贵的红色基因,也是其发展的精神原点。
河南大学抗战时期办学亲历者孙士全(左) 付梦强 摄
然而,拥有辉煌过去的大王庙村,曾一度陷入沉寂。转机始于2022年,随着一则乡村运营招募令的发布,乡村运营师石彩芳加入大王庙村,并带来“研学”理念,为古村发展提供了方向。通过对河南大学抗战办学旧址和农学院试验田进行系统性修缮,大王庙村逐步形成了“红色旅游研学”与“绿色耕读研学”两条清晰的发展主线。本次“状元巡游”,正是在中秋佳节之际,对古村落沉浸式体验研学路线的一次全新尝试。
在状元茶馆,说书人声情并茂地讲述着“朱大王为民除害”的传说,将古村旧事娓娓道来。作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大王庙村拥有娃娃桥、文曲桥、古石碑等诸多资源,此前却因开发不足而面临保护难题。谈到这里,石彩芳语气坚定:“对古村落历史进行充分挖掘与活化开发,就是最好的保护。否则,一旦村民推倒老宅,附着其上的记忆与文化也会很快消失。”
巡游终点,大王庙村驻村第一书记李红波正热情引导游客参观新建成的四合院民宿。李书记是村对口帮扶单位派来的第五任第一书记,十年间,历任书记接力奔跑,持续推动完善村内道路、食堂、民宿等基础设施,为“农文旅”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去年,大王庙村累计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实现了从贫困村到当地发展典范的精彩蜕变。
活动现场游客 付梦强 摄
巡游结束,游客们在古村中自由漫步,打卡集福。文曲河畔,已完成拍照打卡、非遗体验、匠人互动、河灯祈福等任务的“贡士”们鱼贯而入,参与“殿试”这一最终角逐。随后,“今科状元”在国风体验馆完成汉服妆造,并在众人簇拥下前往祈福地。
河灯祈福现场 许小漫 摄
随着文曲牌高挂桂花树梢,“古村奇妙夜”圆满落幕,而大王庙村的乡村振兴新征程,才刚刚启航。未来,大王庙村将继续深化文旅融合,拓展文化产业链条,以乡村运营促进传统村落高质量发展,让百年古道真正成为通往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赵靓 付梦强 张博威 马若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