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今年7月,“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使得公众对于西夏陵有了更多的认知,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西夏文明的求知欲。
近日,作为西夏陵申遗成功后的首场西夏文物专题展览,“贺兰山下‘桃花石’——西夏文物精品展”在首都博物馆展出。103件/套西夏精品文物带领观众了解西夏历史,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其中,西夏文寿陵残碑、西夏文字典《番汉合时掌中珠》、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和西夏文字有关的文物颇受关注。
据宁夏博物馆情报资料科科长周文訸介绍,西夏文字的创制完全借鉴和模仿汉字,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少数民族古文字中,西夏文是最接近汉文的一种。西夏文字包括单纯字和合体字两大类。周文訸以“泥”字和“温”字为例说明了西夏字中合体字的组成规律。“合体字笔画相当繁复,这正是西夏文字的特点之一。”周文訸说。
此外,周文訸还表示,西夏文字的字形通常和含义相关,比如汉字“温”包含“温度”、“温热”、“姓氏温”等含义,但在西夏文字中,“温”字表示不同含义时字形就完全不一样。
(光明网记者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