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2025年10月13日,由天一阁博物院全新打造的馆藏珍贵古籍系列展在尊经阁展出第二期。该系列展览每期展出一部馆藏珍贵古籍,通过实物展示、视频解说、数字互动等方式深入阐述古籍的前世今生,让典籍“活起来”。本期展出唯一存世的文本类唐宋法令《天圣令》。
我国古代法律体系被称为“中华法系”,在唐宋时期以完备的“律、令、格、式”四种形式为代表,共同支撑起一个精密的法制世界。随着岁月流转,律典之外,其他三种文书的完整形态竟湮没于历史长河,成为横亘在中国法制史研究中的巨大空白与遗憾。
直至上世纪末,一位学者在天一阁查阅一部明代钞本时愕然发现,这竟然就是佚失达千年之久的北宋《天圣令》。《天圣令》颁布于北宋天圣七年(1029年),令人称奇的是,天一阁这部《天圣令》不仅记录了当时的法令,更将唐代开元年间的法令也抄附于后,使得湮没了千余年的多类唐令再现于世。
此书为天一阁白绵纸抄本,是天壤孤本,也是唯一存世的文本类唐宋法令。对唐宋史的研究产生巨大的影响。
《天圣令》的重现在史学界和法律界引起了轰动,有关于唐宋法律制度,社会经济制度的研究也因此掀起了热潮,书中记载了“田令”“假宁令”“赋役令”“医疾令”等12类法律规章,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展现了一千多年前我们祖先的民情风俗、行为准则乃至生活细节。
比如宋代的法定节假日长达一百多天,唐代的医疗制度特别发达,太医署医学院的学生行医前须通过相关资格考试。唐宋时期也讲究环保,在“营缮令”中规定“春夏不得伐木”,并且要求堤坝上必须种“榆柳杂树”。“田令”对不同等级的官民授田、土地流转作出了详尽规定。这些沉睡千年的条文,如同一幅工笔画,生动再现了唐宋时期从庙堂到田埂的社会生活图景。
这部《天圣令》装帧淡雅,书法瘦劲,古香盈卷,它将治国理政的宏大智慧,凝练为白纸黑字的严谨法条。2006年,《天圣令》影印出版,并获首届中国政府出版奖,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天一阁的坚守,让这颗法典遗珠得以安然度过漫长岁月。跨越千年,抵达当下,让我们能够触摸历史的脉搏,感受那份对法度与秩序的永恒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