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有农谚说,“霜降见霜,米谷满仓。”深秋时节,秋收、秋种、秋管农事繁忙,柿子、萝卜、秋梨轮番“上新”。而随着天气渐寒,庭院之中已是“满园花菊郁金黄”,枫林之间处处“霜叶红于二月花”,别有一番属于这个季节的韵味。本期“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栏,甄选5件特色文物,以第一人称视角,通过有声海报与AI配音等形式,带你感受浓浓秋意的魅力。
 
  (☝点击海报,聆听文物故事)
“我原本只是粮仓口的一块砖,直到1300多年前的那个十一月八日,一批来自苏州的糙米运抵洛阳,人们把产地、数量、入窖时间及管理人员的名字刻在我身上,我便成了国家粮仓的仓储管理档案。若你想了解我所生活的年代,粮食由哪里出产,大量的粮食如何运送到都城、在哪里储存、如何计量,以及有哪些粮食管理制度,那么读懂我就够了。”
——来自唐含嘉仓刻铭砖的自述
文物简介:
唐含嘉仓窖刻铭砖出土于河南洛阳驾鸡沟19号仓窖,现藏于洛阳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该砖长宽各33厘米,阴刻10行110余字铭文,详细记载仓窖坐标(含嘉仓东门从南第二十三行从西第五窖)、储粮来源(苏州糙米)、数量(一万三千石)、入窖时间(武则天通天二年征收、圣历二年十一月八日完成入窖),以及仓史王亮、监事张威等八位管理职官信息。
刻铭砖作为仓窖“入库凭证”,印证了《旧唐书》记载的档案管理制度,揭示了隋唐大运河漕运体系与粮食调配的运作机制,实证了含嘉仓作为中国古代最大粮仓的地位。2014年,刻铭砖所在的含嘉仓遗址作为大运河附属设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监制:张宁 策划:李政葳 李春鹏 统筹:唐颖 雪晓楠 文案:孔繁鑫 张清硕 制作:曾震宇 孔繁鑫 设计:杜丹
更多内容欢迎扫码关注“文物会说话”有声海报专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