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为讲好北京文博故事,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北京市文物局策划推出“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2025年11月20日,“跨越文化的桥梁”总结会暨文化遗产主题授课活动在清华大学举办。

活动合影
本次活动由北京市文物局、清华大学主办,北京市文博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学生处、清华大学国际学生学者中心、清华大学学生会共同承办。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处、北京市对外传播交流中心、光明网相关代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五所高校教师及国际国内学生、“京彩文化”项目高校学生代表等100余人现场参与。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张立新指出,要深入挖掘北京文化遗产价值、增强高校与文博机构合作、加强宣传推广拓宽国际传播渠道,让“桥梁”接续连接古今,沟通世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白本锋表示将支持高校与文物部门深化合作,推动校内育人单位创新文化资源,助力中外青年以开放包容之心互学互鉴,在文明交流中凝聚力量。
为增强博物馆的国际影响力,提升服务质量,同时为国际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中国文化、锻炼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北京市文物局招募并组建“文化使者”团队,从国际学生的视角讲述北京文博故事。今年,项目选拔来自约旦、黎巴嫩、喀麦隆、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国的10名国际学生,其中5名深入文博场馆,开展外语讲解实践并拍摄系列视频。





证书颁布及“文化使者”发言
总结会现场,张立新局长、姜波副理事长为“文化使者”颁发证书。随后展播“文化使者”实践视频精彩片段,使者代表分享参与过程中的收获与感悟。
授课环节,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围绕《世界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从北京中轴线说起》展开主题讲座。授课内容从北京中轴线切入,阐述其蕴含的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手法、传统木构建筑艺术最高境界与儒家礼仪制度;随后介绍世界遗产的核心定义、UNESCO相关保护公约及全球遗产分布情况,通过雅典卫城、庞贝古城、良渚古城等中外经典遗产案例,阐释了世界遗产的文明见证意义与保护传承理念。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姜波做主题授课
此外,北京市政府外事办公室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处处长黄芳介绍外语便利化服务,包括公共服务领域的外语服务和公共场所外语标识设置规范情况,同时邀请在京留学生发挥语言优势,积极参与北京的国际语言环境建设,共同提升城市的国际化服务水平。

清华大学至善书院汤宁主持授课互动环节






互动环节
互动交流中,学生们围绕“文化遗产数字化”“ 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合作”“AI在文化遗产传播中的作用”等话题,向专家踊跃提问、积极探讨,展现出对文博领域的关注与思考。
“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通过“授课、研讨、考察、实践、展示”五个板块,构建起五位一体、多层次的知识传播与实践体系。项目自2024年启动策划、2025年全面实施以来,累计开展授课、研讨及研学活动30场,线上线下参与活动人数近3000人次。本次总结会暨文化遗产主题授课活动,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与回顾,明确后续合作方向。未来,项目将持续整合北京文博资源,通过多元形式,深化中外青年对中华文明的认知与理解,推动北京文博国际传播,让“桥梁”继续连接古今,沟通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