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传统之根与现代艺术生命力 ——观“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
首页> 文化频道> 艺术 > 正文

传统之根与现代艺术生命力 ——观“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

来源:中国艺术报2025-11-27 10:58

传统之根与现代艺术生命力 ——观“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

丁酉年三月初四春分三候始电(丙烯纸本)2017年 徐冬冬

  赏抽象派绘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品中,没有我们熟悉的自然物象。画家要表达什么?这是欣赏者常常遇到的困惑,也恰是抽象派画作的魅力所在。

  在20世纪西方美术史上,抽象派绘画被誉为一次革命性飞跃。而抽象派如何在中国语境中落地生根,中国画家能否为其注入东方智慧,仍是当下中国美术领域的重要课题。

  画家徐冬冬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可能,也让大众看到中国画家在当今世界抽象派绘画领域所处的位置。

  展出的72幅画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为题材,用毛笔、宣纸等中国绘画工具,在色墨与宣纸的渗化融合中,呈现丰富的色彩元素和纸面肌理,以表达画家对中国传统节气的理解,乃至对宇宙人生的体悟。比如在表现与“冬”相关的节气时,画家力图把“藏”“沉”的意蕴表达出来。他给画盖上“雪被”,通过色墨、宣纸间发生的特殊变化,让冬的意蕴更富质感。类似的创作理念,在其他画作中也各有呈现。

  抽象派创作最重要的并非色彩与构图,而是画家以此调动起欣赏者的视觉感受,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独特的思想、观念和情感。欣赏《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组画,能体味到与大自然的亲近感,让人不禁想起杜牧的《清明》、陆游的《时雨》,甚至竺可桢在《大自然的语言》中所说的:“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这当然是我的观感。不知道外国人在观展时会有怎样的感受。我想,他们未必能联想到中国诗词,但至少对画家呈现的季节、时间乃至自然投之于心灵的感受,会获得有别于西方文化语境的审美体验。

  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充满中国诗意与浪漫,蕴含中华文明的生命密码。它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塑造着中国人的时间观、生命观和宇宙观,也孕育了历代以此为题材的文艺作品。在绘画上,张若霭《二十四节气图》册页、清院本《十二月令图轴》,以及现代画家齐白石、李可染的相关画作等,都让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为今天的艺术家提供了丰沃土壤,也为之后艺术家再从事同类题材创作构成了一定的难度。徐冬冬《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组画向前走的一步,很大程度归功于他对中西艺术融合的努力。

  徐冬冬的创作根植于中国传统绘画。他早年在故宫博物院临摹宋、元、明、清绘画珍品,还曾得到刘海粟、吴作人、刘开渠等名家指导。他从中国传统经典绘画中,在情趣表达、境界塑造、意象构建、神韵传递等方面,汲取了众多名家的养分。早在1987年12月,中国美术馆就为他主办了“徐冬冬画展”。在此后30多年间,徐冬冬逐步从中国传统的意象绘画转入印象绘画,再进入今天的抽象绘画。

  这样的艺术经历,让汲取外来优秀艺术因子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同时成为画家的文化自觉。这种文化自觉,也很大程度代表着中国画家力图走向世界、实现更多认同和对话的文化理想。

  在这条道路上,主张“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致力于用西方写实主义改造中国画的徐悲鸿,提倡“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融合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文人画意境的林风眠,倡导“融合中西以创新”、推崇后印象派绘画的刘海粟,都是其中的著名代表。他们的经历反复证明,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创新可以改造艺术语言,但在精神层面必须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遵循这样的创作理念,作品才能更具生命力,才能获得更多认同、推动更多文化交流。

  在这条道路上,也有人在走弯路。不少从小学习西洋画的画家,最后呈现的作品从创作理念、主题表达乃至创作素材,都是西方体系的,似乎不这样就路子不正、品色不纯。这样的作品,就好像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人,因为学会了外语,就从头到尾都在用外语讲外国的故事。这样做,或许并没有多么不好,但中国人恐怕还是多讲一点中国的故事,才更能让人信服。

  另一种弯路是对西方现代派艺术的误解。抽象派绘画是现代派艺术的典型代表。现代派艺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是对传统创作思维的颠覆。很多创作者简单地认为,这种颠覆就是全盘否定。事实上,这种颠覆应更多体现在形式上,而非精神价值上。根植于传统的文化精神,应该始终成为艺术的精神。传统之根,是现代派艺术的生命力之源。

  反观徐冬冬的抽象派画作,他运用在西方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抽象派艺术语言,探讨“人与宇宙的和谐关系”这一涉及人类社会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但他遵循的是“天人合一”的中华文化精神。《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组画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将源自欧洲的抽象绘画语言,赋予中华文化特质;运用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回应对于宇宙人生的思考。由此,他的画作既蕴含着中华文明的特质,又具备了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生命力。“文明的对话、生命的问答”,为抽象派绘画提供中华智慧,让中华智慧通过西方艺术语言影响更多人,这无疑是一种融会贯通、互惠互利的文化创造。

  事实上,中国人在抽象派绘画上是极具天赋的。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吴为山认为,抽象派绘画并非完全起源于西方。我赞成这一观点,清初笪重光《画荃》中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空灵毓秀、黑白相生,与抽象派画作追求内心世界和感知体验的艺术旨归,似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20世纪50年代,当西方抽象派绘画成为一种新潮的时候,英国美学家E.H·贡布里希在其名作《艺术的故事》中就曾断定,抽象表现主义新风格的创始人波洛克及其追随者,应该受到中国书法创作过程(没有事先的规划,一气呵成)的影响。

  由此,我们似乎可以对中国抽象派绘画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对于创造有生命力的作品,法国批评家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曾引用歌德的名言:“无论你的头脑和心灵有多么广阔,都应当装满你们的时代的思想感情。”当今时代,在人类普遍关注的重大主题上,中国艺术家只有抱着真切的人文关怀、真挚的生命情感,才能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语言,为世界奉献更多中华文明智慧。这也应该成为中国艺术家的文化理想。(作者:栗振宇)

传统之根与现代艺术生命力 ——观“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异元汽车杯”首届新疆国际摄影大赛9月28日正式启动。
2025-09-29 14:31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