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天水市考察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伏羲庙,他指出,伏羲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统一监管督察,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
11-28
粉墙斑驳,俨然一幅明代山水图;倚墙而立的黄山松、门头纷披而下的凌霄花、临水照花的绿萼梅、古拙苍劲的家具……
11-28
前不久发布的《2025中华文化符号国际传播指数(CSIC)报告》,依据国际传播指数模型,对中华文化符号在全球主流媒体、社交媒体、搜索引擎和AI大模型等海外传播情况
11-28
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跨越7个多世纪、全长7.8公里,这条“线”不仅见证着中国都城营建传统的壮美秩序,更滋养着一个伟大民族的文明血脉。如今,数字与科技正悄然守护着北京中轴线,精准“号脉体检”让古老文脉在数字时代持续焕发夺目光彩。
11-27
20届国窖1573全国新闻界网球大赛27日在四川泸州市拉开帷幕。来自全国94家媒体的两百多名参赛选手将在为期三天比赛中争夺五个项目的冠军。
11-27
图为藏语版话剧《哈姆雷特》荣获第三十五届“波罗的海之家”国际戏剧节“最佳剧目奖”。图为藏语版话剧《哈姆雷特》荣获第三十五届“波罗的海之家”国际戏剧节“最佳剧目奖”。
11-27
《乐记》是先秦时期的重要乐论专著,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理论贡献,成为中国音乐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
11-24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何以“中国”,关键在“中”。“中”本意为旗帜号令,后指时空方位,最终引申为理念准则。“宅兹中国”,不仅是空间意义上“四方之中国”,更是文明意义上“共同体之中国”,蕴含着疆域一统、治理一统、德礼体系等丰富内涵。
11-24
目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西方的霸权地位被动摇,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今时代,尽管西方仍然构成世界的一个重要力量,但它越来越成为多极国际力量的一种,
11-17
人性说是荀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荀子看来,人性中存在恶的因素或趋恶的倾向,是以必须通过礼义来引导和塑造,方能使之向善。
11-17
商代以“帝”为至上神,其意志构成了行为正当性的终极依据,呈现出“前伦理”的特征。周人因袭殷商传统亦尊“帝”,同时又崇拜“天”,并将行为的正当性诉诸“天—德—天命”的复杂机制。西周时期“德”的内涵主要指向具体行为,其中“保民”是最核心的德行。
11-17
由敦煌研究院编著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和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已由文物出版社于2011年和2024年先后出版。
11-1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重大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阐释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内涵、方法与路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11-28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作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重大部署,要求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阐释了“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内涵、方法与路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
11-28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活动中,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剧目《屠夫》反思战争带给全人类的灾难,警示和平年代的人们应“如山猫般警惕战争屠夫”,亮点涌现,备受好评。
11-26
《国宝时刻》第四集《永乐大钟》中,一句“永乐皇帝为何要铸造一口大钟”的设问,道出了观众初见文物的心声,也拉近了他们与国宝的距离。
11-26
近期,纪录片《鼓岭家书》在美国当地举行展映交流活动,将一段承载着中美人民深厚情谊的“鼓岭”记忆,呈现在世人面前,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
11-26
当下,新大众文艺蓬勃发展,与之相伴随的是,文艺评论也发生深刻嬗变,其角色定位、话语方式与社会功能均面临重构。
11-26
11月22日至23日,2025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在云南大理举办。
11-26
以“品牌引领发展 非遗点亮生活”为主题的2025非遗品牌推广周,23日在云南大理开幕。
11-25
11月23日,2025非遗品牌推广周启动仪式在云南省大理市举行。本次推广周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富有特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120余家非遗品牌。
11-24
近日,在“中国珠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即将迎来十二周年之际,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指导,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青少年非遗美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大位杯”青少年非遗美育实践活动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11-20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就业扶贫车间。国家级非遗“巫溪嫁花”代表性传承人唐丽娟站在木桌边,拿着针线一边示范一边为几位“绣娘”讲解:“绣‘巴渝山茶’要从边缘往中心走,针脚要像梯田一样一层一层叠上去。”说话间“针动线飞”,素白布面上渐渐有了花瓣的轮廓。
10-21
“只要穷人有衣穿,我吃苦受累都不皱眉!”9月13日,海南省琼剧院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演艺团队走进东华大学开展专场演出,并与上海高校服饰文化育人联盟、校团委、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开展非遗创意市集活动。
09-17
北方昆曲剧院新编现代昆曲《李佩先生》的创演实践,倍受广大观众的好评,这既是对北昆艺术创作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昆曲艺术创新和传承发展的高度褒奖。通过以上多管齐下的措施,北方昆曲剧院可以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在坚守艺术本体的同时实现创新发展,使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
11-27
画家徐冬冬近日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让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这种可能,也让大众看到中国画家在当今世界抽象派绘画领域所处的位置。
11-27
近期,“文明的对话 生命的问答——徐冬冬二十四节气抽象绘画学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不仅展现了他50余年求真、问道的艺术脉络,更为中国抽象绘画的探索、中国式抽象思维的树立,呈现了一个不可多得的实践案例。
11-27
3集纪录片《沈括》由《星野躬耕》《万象归理》《笔谈赓续》3集组成,讲述了沈括波澜壮阔的一生,以及他的科学实践对中国式现代化源起的意义,播出以来受到广泛好评。看过它的观众,以后提及杭州,不仅会想到西湖的柔美,还会联想到以沈括为代表的杭州的创新精神。
11-26
对故土与记忆的追寻与感怀,是每个人心灵深处的情感投射,而故乡,也渐渐成为了回不去的远方。作为一曲献给旧日的银幕挽歌,由青年导演李彬斌执导,袁家欢、陈宣宇主演的《野果之歌》将于12月2日于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
11-26
11月23日,“正道同行——庆祝民进成立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农工党中央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郭洪泉,民进中央秘书长金永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等参加开幕式。
11-25
11月27日下午,由扬州市文广旅局、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与扬子江文旅集团联合主办的扬州文旅招商推介会暨冬季文旅消费推广季活动在北京举办。活动通过文旅精品推介、重点项目展示、合作项目签约及特色文旅市集等多元形式,向首都各界全方位展现了扬州的冬日魅力与投资价值,诚邀八方宾朋打卡美景、四海客商共拓商机。
11-28
从“开黑”“五排”成为年轻一代频繁的数字邀约,到成为记录一代人青春记忆的国民游戏,从IP能量向消费领域全面蔓延,到转化为各地实实在在的文旅增量。刚满十周岁的王者荣耀,见证了中国数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周年。
11-27
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首席合作伙伴云天化股份、双仕达国际广告、北京数字三农科技联合发起的丰收全景全媒体宣推活动——“2025丰收中国万里行”于11月22日在云南芒市圆满收官。
11-27
近日,重庆国泰艺术中心掌声如潮,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由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儿童剧《我的麦哲伦海峡》在此完成整个云贵川渝巡演的最后一场演出,为这场跨越西南四省市的艺术之旅画上了圆满句号。
11-25
11月20日,“升腾——赵冷月书法作品捐赠回顾展”在嘉兴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指导,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嘉兴博物馆(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雅昌文化集团承办,旨在纪念赵冷月先生诞辰110周年。展览不仅是对这位书坛巨擘艺术生涯的追溯,更是一场精神层面的归乡,彰显了艺术家在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更是对其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致敬。
11-24
为讲好北京文博故事,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北京市文物局策划推出“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通过“授课、研讨、考察、实践、展示”五个板块,构建起五位一体、多层次的知识传播与实践体系。
11-24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何以“中国”,关键在“中”。“中”本意为旗帜号令,后指时空方位,最终引申为理念准则。“宅兹中国”,不仅是空间意义上“四方之中国”,更是文明意义上“共同体之中国”,蕴含着疆域一统、治理一统、德礼体系等丰富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