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台联党组书记纪斌在第十一届中华文化论坛吸引近200位来自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与会,大家围绕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新形势下两岸文化交流的路径和方式等议题,展开了深入交流探讨。
每天清晨,走进北京人艺大院,总能看到年轻演员们在背台词、练形体,排练厅里传来导演说戏的声音,道具组在忙着调试舞美装置……这样生气勃勃的场景,让我心里油然生出一种感动。
11-25
1959年4月23日,北大燕园满目芳菲,未名湖畔新柳轻拂。窗外春意正浓,室内辩论方酣——一场讨论会正在化学楼一层西侧大教室热烈进行。
11-25
在近日召开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展开交流。
11-25
昆曲、京剧、川剧纷纷唱响,音乐剧、小丑剧、形体戏剧陆续登台……近日,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山水间,2025年第七届大凉山戏剧节闭幕。
11-25
本届博览会于11月20日至22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江苏展区的主题是“优化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73家江苏文化企业组成的参展阵容中,有53家企业为首次参展。
11-25
从教二十载,黄金月始终坚守在定南县最偏远的乡村学校。初到学校,她发现学生们的阅读世界是空白的,她便主动为学生们购买图书,利用硬纸壳打造简易书架,让学生们通过阅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
11-24
《乐记》是先秦时期的重要乐论专著,以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理论贡献,成为中国音乐思想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
11-24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何以“中国”,关键在“中”。“中”本意为旗帜号令,后指时空方位,最终引申为理念准则。“宅兹中国”,不仅是空间意义上“四方之中国”,更是文明意义上“共同体之中国”,蕴含着疆域一统、治理一统、德礼体系等丰富内涵。
11-24
目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西方的霸权地位被动摇,全球南方的群体性崛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当今时代,尽管西方仍然构成世界的一个重要力量,但它越来越成为多极国际力量的一种,
11-17
人性说是荀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在荀子看来,人性中存在恶的因素或趋恶的倾向,是以必须通过礼义来引导和塑造,方能使之向善。
11-17
商代以“帝”为至上神,其意志构成了行为正当性的终极依据,呈现出“前伦理”的特征。周人因袭殷商传统亦尊“帝”,同时又崇拜“天”,并将行为的正当性诉诸“天—德—天命”的复杂机制。西周时期“德”的内涵主要指向具体行为,其中“保民”是最核心的德行。
11-17
由敦煌研究院编著的《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莫高窟第266—275窟考古报告》和第二卷《莫高窟第256、257、259窟考古报告》已由文物出版社于2011年和2024年先后出版。
11-10
在近日召开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上,与会嘉宾就科技与文化的关系展开交流。
11-25
在选择愈加丰盛的时代,我们都在生活的迷宫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路径。正在腾讯视频、东方卫视热播的都市爱情轻喜剧《他为什么依然单身》恰如一面细腻而真诚的多棱镜,透过都市男女的情感图景,以幽默又不失力度的方式告诉我们:当我们相信并准备好迎接美好时,美好也一定会与我们悄然相遇。
11-20
在敦煌壁画中,除了菩萨、飞天,还有一类取材于真人的形象,他们捐资出力,在大漠中创造出千年艺术宝库莫高窟。
11-17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大河汤汤,九曲安澜。甘肃,地处黄河上游,黄河之水在其境内两进两出,激荡前行九百余公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不仅滋养了广袤的甘肃陇原大地,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浪潮中铸就了独具特色的甘肃黄河文化,并形成自身的基本特征。
11-14
如何有意识地积累“身体智慧”,将对身体语言的理解转化为贯穿整个艺术生涯的深刻修行和内在需求,关乎着杂技这门身体美学的当代建构和未来走向。
11-12
隐蔽战线斗争既是革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谍战题材的核心内容,在创作上天然具备将革命历史题材与谍战类型相融合的基础。
11-12
以“品牌引领发展 非遗点亮生活”为主题的2025非遗品牌推广周,23日在云南大理开幕。
11-25
11月23日,2025非遗品牌推广周启动仪式在云南省大理市举行。本次推广周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各地富有特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120余家非遗品牌。
11-24
近日,在“中国珠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即将迎来十二周年之际,由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指导,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青少年非遗美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大位杯”青少年非遗美育实践活动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交流中心举行。
11-20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棂,洒进重庆市巫溪县红池坝镇就业扶贫车间。国家级非遗“巫溪嫁花”代表性传承人唐丽娟站在木桌边,拿着针线一边示范一边为几位“绣娘”讲解:“绣‘巴渝山茶’要从边缘往中心走,针脚要像梯田一样一层一层叠上去。”说话间“针动线飞”,素白布面上渐渐有了花瓣的轮廓。
10-21
“只要穷人有衣穿,我吃苦受累都不皱眉!”9月13日,海南省琼剧院大型原创琼剧《黄道婆》演艺团队走进东华大学开展专场演出,并与上海高校服饰文化育人联盟、校团委、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出版社等单位联合开展非遗创意市集活动。
09-17
花丝镶嵌是一门传统的宫廷手工技艺,属“燕京八绝”之一,花丝镶嵌制作技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09-11
11月23日,“正道同行——庆祝民进成立8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开幕式。农工党中央秘书长兼研究室主任郭洪泉,民进中央秘书长金永伟,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张潇羽等参加开幕式。
11-25
当“饥饿”成为一种记忆远离我们的生活,当非洲撒哈拉沙漠边缘种满中国的神奇种子,当世界各处盐碱地里绽放出中国稻花……袁隆平播撒下的每一粒种子都是他为世界“粮食安全”留下的生命密码……
11-21
235年前,四大徽班一路风尘仆仆进京,唱响了梨园的春天,最终孕育出璀璨的国粹——京剧。235年后,合肥一声锣响,“百戏入皖”,八方名角,四海宾客,赴一场跨越时空的邀约。
11-18
11月16日下午,“江海平原一枝花——海门山歌讲唱会”在国家大剧院艺术资料中心举办。
11-18
11月14、15日,贵州省歌舞剧院大型原创舞剧《王阳明》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上演,此次演出正式竞逐第三十四届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展现贵州原创力量的艺术追求。
11-17
11月16日,中国·张家界第三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在湖南张家界启幕。11月16日,中国·张家界第三届世界遗产摄影大展在湖南张家界启幕。
11-17
11月20日,“升腾——赵冷月书法作品捐赠回顾展”在嘉兴博物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由中共嘉兴市委宣传部指导,嘉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嘉兴博物馆(嘉兴马家浜文化博物馆)、雅昌文化集团承办,旨在纪念赵冷月先生诞辰110周年。展览不仅是对这位书坛巨擘艺术生涯的追溯,更是一场精神层面的归乡,彰显了艺术家在时代背景下的社会责任与文化担当,更是对其无私奉献精神的崇高致敬。
11-24
为讲好北京文博故事,推动国际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北京市文物局策划推出“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跨越文化的桥梁”系列国际交流项目通过“授课、研讨、考察、实践、展示”五个板块,构建起五位一体、多层次的知识传播与实践体系。
11-24
2025年11月20日,北京市文物局与清华大学在清华大学工字厅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工作办公室主任(兼)张立新,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出席仪式,见证签约并讲话。清华大学有关部门和院校,北京市文物局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11-21
中国文联“文化润疆”主题系列短片《爱你》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出品。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担任支持单位。
11-13
11月11日,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丹佩佐冬季奥运会特许商品国内线下首发活动在北京奥运博物馆启动,这是国内首次线下发售该届冬奥会特许商品。
11-12
本次活动将深度挖掘北京城市精神与“四个文化”的生动内涵,展现首都深厚文化底蕴与鲜明时代精神,打造一批彰显首都风范、唱响时代声音、引发群众共鸣的优秀歌曲。
11-11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迄今为止“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录。何以“中国”,关键在“中”。“中”本意为旗帜号令,后指时空方位,最终引申为理念准则。“宅兹中国”,不仅是空间意义上“四方之中国”,更是文明意义上“共同体之中国”,蕴含着疆域一统、治理一统、德礼体系等丰富内涵。
